名词解释(1)

2023-03-01 20:26: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名词解释(1)》,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和。

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增加一元,消费的增加量。消费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 边际储蓄倾向:增加一单位收入,用于储蓄的数量。

投资乘数: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均衡收入增量与导致这一增量的投资增量之间的比值。 交易动机:个人与企业为了正常的交易活动而需要货币的动机。

谨慎动机:为预防诸如事故,疾病,失业,等意外开支,而需要事先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流动性偏好陷阱:由于收益太小,人们不愿意购买有价证券,无论手中有多少货币,人们都不会去购买有价证券。因此人们手中用于投机货币的数量为无穷大,则货币投机性需求为无穷大。 挤出效应: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的作用机制。

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其所吸收存款中的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

公开市场业务:指央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金融和政府债券来投放和回笼基础货币,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

失业: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社会现象。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标。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只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的得到的指数。

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大体持平。

简答题

1. 流动性陷阱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答:定义: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段时间内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产生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想货币供应量增加,假定货币需求不变,那么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2.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及相应的货币需求函数及各自的决定因素。 答:三大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

需求函数:出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为L1,都是收入的增函数,表示为:L1=ky。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为L2,它是利率的减函数,表示为:L2=-hr 。对货币的总需求为用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总和。货币需求函数为:L= L1+ L2 = ky-hr

决定因素: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所形成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要的货币就越大。

谨慎动机:取决于收入,其量的多少与收入成正比 投机动机:取决于利率,其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比。 3.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LM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其经济含义指:(1)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灵活偏好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2)在垂直阶段,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


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kh趋向于无穷大)(3)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则称为“中间区域”

4.简述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作用。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 6.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受哪些因素影响?

456答案见书p99

7.简述失业的种类与原因

答:种类:自然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非自愿失业,隐蔽性失业

原因:自然性失业:有经济中的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因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 技术性失业: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产生的失业

自愿失业:劳动者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不愿接受现行的条件而未被雇佣而造成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非自愿性失业: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工资就业,但仍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隐蔽性失业:表面上虽然有工作,但实际上对生产没做出贡献的劳动力。 8.怎样从需求,供给和结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答: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大大超过总供给,由于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也称需求型通货膨胀。关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有两种观点:一是以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实际因素;二是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货币因素。

从供给角度看,社会供给方面商品与劳务成本的提高,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称供给型通货膨胀、卖方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理论基础是生产费用论,根据构成生产成本总额的各部分在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有两种情况: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工资增长率超过劳生产率增长率,致使生产成本提高,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进一步发展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式通货膨胀”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垄断商品市场的大企业为追求更多利润,利用超过生产成本提高幅度的办法,来提高商品价格,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在开放经济中,从进出口的变化,影响国内生产成本的不同,引起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可分为进口性通货膨胀和出口性通货膨胀。所谓进口性通货膨胀是指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引起使用进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所谓出口性通货膨胀,是迅速扩张的出口生产部门的边际成本上升,使国内市场商品供给不足,导致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从供求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角度看,任何实际的通货膨胀很难说清只是由需求拉动的,或者只是成本推进的,往往是需求和供给双方相互共同发生作用造成的。由供求相互作用造成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称为供求混合型的通货膨胀。

从结构角度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重要商品供求失调,或某些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等经济结构因素变动,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美国经济学家查理·舒尔茨认为,造成结构性通货膨胀有三个 主要原因:1)工资和价格具有向上弹性而缺乏向下弹性(或具有刚性)2经济资源缺乏流动性;3)短期内出现的需求的大规模转移。 9.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收入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有利于利润收入者而不利于工资收入者,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通货膨胀有利于政府不利于公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c7debb0bcd126fff6050b8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