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对联起源》,欢迎阅读!
关于对联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风俗。所谓桃符,即把传奇中的降鬼大神“神荼”与“郁垒”的名字别离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然后挂在左右两扇正门上,借以驱邪避鬼,这种风俗一直持续了一千连年。直至五代时期,喜好文学,附庸风雅的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关于每一年在宫门上仅仅题写两个大神名字的老一套做法感觉不爽,他想来一点新鲜的创意。于是,“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这些词是些什么词,史书没有记载,但后人能够猜想出,那该都是些有乐趣、有文采的辞藻,而再也不仅是干巴巴两个神仙的名字。孟昶亡国的头一年,即公元934年春节之前,他创作了被称做是中国历史上最先的一副对联。《宋史·蜀世家》:“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与南唐后主李煜一样,都将祖上传下的国家亡于赵匡胤之手,孟昶亡国还早于李煜整整三十四年。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却写下了足以流传千古的流丽词章,孟昶缺少李煜的才气,写不出那种光照千古的东西,他平庸的想像力也只能在雕章琢句上下点功夫,但正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他那两句意思干瘦的联句,竟开辟了中国文学中的一种新的文体。赵匡胤亡了孟昶的国家,而孟昶所提倡的贴对联的适应,却成为宋朝以后一项不可缺少的民间传统。有王安石的诗为证:“爆
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歌题目叫《元日》,也确实是今天所谓大年初一的意思。诗中纪录了那时老百姓过春节,依旧是依照流传了多青年的适应,在自家门前挂上桃符。只是,依照《古今对联集锦》作者的明白得,王安石诗中的桃符,应该已是新式的对联而非旧式的桃符了。只是在王安石那个时期,对联那个名称还未正式诞生,因这人们仍然按沿袭的适应将它称为“桃符”算了。
对联这一文学形式被官方正式确信,当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朱元璋定都金陵,为了表现普天同庆的意思,除夕前,命公卿士庶人家门前均须加对联一副,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到他这时,已经不像孟昶那样,只顾着自己“纳余庆”,只在自家门前张挂佳词联句,而要大伙儿随着他一路来凑喧闹了。而且,原先或画或写,用的是桃木板,到了那个时候,也终于改换成为红纸了。自此,对联便正式登堂入室,成为士医生乃至民间百姓所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流传至今。有关朱元璋和对联的故事,《簪云楼杂说》有如此的记载:
对联之设,自明孝陵方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对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无之,询知为阉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张贴,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赍银三十两,俾迁业焉。
该书所记,流传日久,真伪难辨。朱元璋当皇帝前,不曾读过几天书,定都南京后,却是学了些东西。但其有过人智力,偶发灵感,误打误撞写出这么一副差强人意,略胜于顺口溜的对联也未可知。但自此对联成为民间过年的一项重要风俗,却是无可置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bdf819fe6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