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美学赏析

2023-10-10 16:32: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伤逝》美学赏析》,欢迎阅读!
伤逝,赏析,美学
《伤逝》美学赏析

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伤逝》中,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于是又回到那苍凉的夜,记起了曾和我一同坐在那里的你。”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却引发了作者多少美学感慨,抒发了作者多少感情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作者心境的写照。 1。心绪的忧郁。“她总是感到不足,非常不足”“我想把我的爱情奉献给她”“但我明知这种爱情永远是没有的”“将来的梦呵,决不是梦,然而我的眼常含泪水,我的心中有无限的凄凉”。如果说前四句中作者还能用“消沉”“沉闷”来形容,那么,后四句则可用“悲哀”“凄凉”来表述,不是吗?然而,最为难以释怀的应该还是下面这几句:“在眼前是海的汹涌的狂波,在身外是广漠的黑暗的荒野,在那上面,在那下面,在那左面,右面,我的灵魂向着爱情是前进?抑或是后退?我的灵魂呵!我在哪里啊!看似豁达洒脱的话语中,透露出多少人生的感慨,反映出多少无奈与彷徨。 2。处境的孤独。“独坐在阴暗里,我觉得我的生命已经和你的离开一同死去了。”一个人,“在深夜中,当那白天的太阳跑到地平线下,幽暗隐伏的时候,只有这里还留着几点残光;但也只有这几点残光,使我可以看见我自己。”寂寞与空虚伴随着作者一生。二、创背景1。伤痛的表现。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激起了作者心中的民族仇恨,他认为“民族”是一个对自己祖国具有强烈热爱之情的人民的群体的总称。因此,它常常以“中国人”自居。然而,鲁迅先生对这一观点并不赞成,他的理由是:“谁也知道,这‘民族’是一个麻



- 1 -


木的集团,正在活埋了自己的青年。我的意思是,应当破坏这麻木的机体,使全体国民都清醒起来。 2。创作的原因。 191854日,五四运动爆发了。然而,由于战争,许多爱国青年失去了斗志,在黑暗势力的包围下,很多爱国青年被迫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失去了前进的方向,选择了逃避。作者当时也在其中,他失望了,迷茫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于是开始反思开始呐喊。三、艺术特色1结构。作品采用顺叙手法,先写追忆与现实的两种境界,再追忆三次,前后照应,层层推进。 2。语言。作品善于运用口语,特别是文言词汇,以及书面语汇,且描绘传神。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bafe263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