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

2022-09-20 04:18: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欢迎阅读!
杯酒
君更一杯酒

古人送别是件大事。在出发前,远行的人要沐浴,送行者则会把远行者一直送到驿路的路口,并要折枝相送。折枝,所折的多半是柳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正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的时日,王维想必折的就是柳枝吧。《诗经》中《采薇》一诗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由此看来,柳树与送别的关系至少得有两千多年了。只是不知道当年的燕太子丹送荆轲的时候,易水邊是否也有柳枝可折;汉唐时长安人送行都要送到灞桥,桥边据说有成排的柳树,人们刚好折柳赠别。唐《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长安东霸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为销魂桥

我小时候看电影,发现里面最感人的桥段就是分别的场景。尤其是在火车月台上,火车已然拉着响笛吭哧吭哧地驶离了站台,月台上的人往往要跟着火车跑出去老远;尤其是情侣,车窗内外拉着的手总是久久不肯松开。

在古人的绘画里,送别则是一个大的主题。中国古代差不多每位在美术史上有名号的画家都画过以送别为主题的作品。其画面处理也比较一致,多半空灵、悠远、辽阔,给人以一种此去山高水远、沧海桑田的意境。之所以如此,当然首先缘于古时山水阻隔、交通不便;再有便是中国古典美学里的一种刻意追求———古代画家在表现此类主题时往往喜欢营造一种对未来的模糊感与不确定性,这与当时的环境条件有关。明代沈周的《京江送别图》是送别主题作品中的一幅代表作,表现的是沈周等人送别叙州太守吴愈的情景。吴愈是沈周挚友,同时也是文征明的岳父。叙州是荒蛮之所,众人于江边长揖不舍,仿佛他们的心也被远去的帆影带走,从此分属两地。 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意思与如今显然大不相同:古人要表现的,多半是一种心的不舍与贴近;如今的天涯若比邻,倒是对现实的一


种诠释。朋友去欧洲,才下了飞机就开始跟家人网络视频,最奇葩的是他竟算好了时差,每天按时通过视频叫女儿起床上学。再遥想古人的送行,倘使放到当下,大约折枝敬酒的工夫,对方都够从目的地回来了。如今的送行,的确省了时间,却也少了挂念;既没了仪式感,也没了该有的情感波澜。

梁实秋曾经写道: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枝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别有意味。没错,古代文人重心灵契合,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使相互赠礼,也是礼轻情意重,不要多么名贵,却往往要有道德寓意,所谓不以贽,不敢见尊者。所以古代文人常常用梅花互赠。因梅花具有凌雪傲霜、清高出尘的风骨。比如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陆凯一日正行走于广东翁源梅岭之中,忽然想起自己在长安的好友范晔,便折梅一枝,并附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托驿使送往长安。如此浪漫,当不是我们如今随时随地用手机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可以比拟的。 吴湖帆与梅兰芳、周信芳等20人当年在上海组成一个团体,因20人都刚好五十岁,于是便谓之曰千龄会。他们约定每次聚会时大家都要带上19份礼物,以馈赠他人。但礼物不能贵,最好不要买,于是梅兰芳在19个空白折扇上画了梅花,吴湖帆在19张宣纸上临了书法……如今想来何等雅兴。

科技的进步是很快的,而人性的进化却是很慢的。科技进步得一塌糊涂,但现代人还得靠十八十九世纪的音乐来慰藉心灵,还需要从唐诗宋词中去找寻意境。王维当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阳关三叠》是当时最流行、传唱最久的送别歌曲。它让全世界都知道了王维有个被唤作元二的好朋友。而如今你手机里的朋友,多是泛泛之交,本该相忘于江湖,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扫码添加。认识人多,没有不好,可仔细想想,你可能储存了上千个电话号码,到了关键时刻,你能拨出的又有几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b925adde0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3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