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中的个性与社会性

2022-12-21 08:2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学中的个性与社会性》,欢迎阅读!
社会性,美学,个性
个性与社会性之于审美

——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08041122 沈月梅

在审美过程中,美感欣赏是一种个人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的进行审美欣赏。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选择,有选择性的进行审美,但是我们却不能将自己的审美活动完全从社会中脱离出来。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方面来讲,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那么审美活动作为人在社会中的一种活动,必然是具有社会性的,而每个人作为一个审美的个体,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念都是一样而没有丝毫的差别的。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审美活动中的个性与社会性。

首先,要明了什么是个性。个性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的标志,也是人类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一个人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的结晶。不是说我身体的摸个部位长的特别的漂亮就是个性,也不是说我的这幅画用的色彩和别人不一样就是个性,更不是说这个石头的棱角和别的石头不一样就是个性。因为这些表述中没有融入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无论是在进行创作审美事物的过程中还是在进行审美欣赏的过程中,个性是要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性的,一个审美事物的表现形式也必须是自由的。抛开这两者,都谈不上是审美的个性。

所谓的精神上要具有独立自主性,不仅仅是意味着个别的存在,还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存在着。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诗派,也有不同的诗风,比如说山水田园诗派,比如豪放诗风和婉约诗风。它们分别有不同的代表作家,它们或是在内容上或是在表达方式上,都有着自己独立自主的个性的表现。如山水田园诗派在内容上多采用自然界里较为隐逸的物象,如松,菊,梅等表现一种对自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喜爱。而豪放诗风则在表现手法上更表现出一种气势,展示了宽阔的胸襟。与之相对的婉约诗风则更注重表现一种细腻的情感。这些都反映出一种较为独立的自主性。它们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层的一个反映,也就是说,着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心里活动,而是经过加工,对不同事物进行总结而形成的较为理性的心里活动。也只有有了这些独立自主的个性的表现,才谈得上美感欣赏的个性特征。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审美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深入的加工,也就是没有体现出有目的有意识的存在,那么这就无所谓审美的个性特征了。如我国古代的东施效颦,东施只停留在对西施美的一个外在欣赏,盲目的模仿而失去了原本的自我,失去了独立的自主性,审美也就缺乏了真实的内容。


所谓的表现形式的自由性则是要运用正确的形式,抽象的存在表现为具体的存在,这个过程却又不能是随心所欲的表现。如蒙克的《呐喊》这幅画作,蒙克用了各种各样的线条,使之组合,他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这种忧郁,惊恐的神情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但是,蒙克的这幅《呐喊》中的线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种自由的组合。蒙克正是通过将这些线条自由的表现,以此来将抽象的存在表现为具体的。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史上,同样要表现离别这个主题的诗歌有很多,物象也有很多,比如杨柳,长亭等,杨柳依依,有难舍难分之情,长亭送别,难寄深情。但是同样是柳树和长亭,诗人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有不同的诗歌产生。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感觉大不相同。

我举上面这个例子,想要说明的就是,无论我们在创造一个审美的物体的时候还是作为审美欣赏着的角度来说,我们都要注意细细品味,审美物象的表现形式是自由的,各自有各自的特色。我想,也正是由于各个审美物象中表现形式的自由性才使得每个审美的物象有各自的审美价值。

我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说明审美过程中的个性的问题,这并不等于说在审美的过程中,美的社会性就不重要了,相反,审美的社会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明,人是社会中的人,因此,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而人又是审美的主体,审美活动都是人在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发生的自主性活动,那么,审美活动当然也是具有社会性的,并且,这种社会性比前面提到的个性更为重要。

我觉得,在创造审美事物的过程中,创造者的灵感和审美事物的原型都是来源于社会的,也就是说,这些审美的事物是对社会的一个反映。而在我的观点看来,审美的事物也是对社会的一个反映,它们可以是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文章,绘画,音乐建筑等,但是他们都是存在于社会,反映社会,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审美的个性与社会性分割开来,他们是辩证统一于审美的事物的。人们的审美欣赏的趣味,不仅是个性的表现,还同时是社会性的表现,正是个性与社会性在内心结构中的这种矛盾的统一,使美感欣赏既有同中有异,富有个性色彩;又是异中有同,具有共同的社会标准。也正是由于社会性的存在,才能使我们在审美过程中引起共鸣;也正是由于个性的存在,才能是我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效果产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b8268fe4a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6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