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蜀道难》赏析》,欢迎阅读!
李白《蜀道难》赏析
李白有不少抒写游历名山大川奇情庄采的诗篇,《蜀道难》是其中的杰作之一。这首诗,以惊人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奇奔放的笔调,酣畅淋漓的抒情,描写蜀道的崎岖和蜀地地势的险要,体现出李白诗歌飘逸不群之魅力所在。
全诗可分三部分。“噫吁口盎”十九句,写蜀道的高峻及其开辟历史;“问君”十四句,写蜀道的奇险及恐怖气氛;“剑阁”十三句,写蜀中地势险要及其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诗一开篇,以神奇之笔凭空起势,出语石破天惊。“噫吁戏,危乎高哉!”先声夺人,发聋振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叫人心悸颜变。这是入蜀之人初入蜀道时情不自禁的惊叹,同时又为下文奠定了雄奇格调。“蚕丛及鱼袅,开国何茫然。”读者惊魂未定,又被带进了离奇传说中。这从历史角度抒写开辟蜀道的艰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这又从地理角度描写蜀道的高险。“地崩山摧壮士死”,蜀道的开辟何其艰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两句虚实结合,意境壮阔,在空间上造成极大反差,使人不得不惊叹此地的高峻深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两句不明言群峰之高,而其高自出;不明言群峰之危,而其危自现。之后,诗人把想象转向身临其境的描写:“青泥何盘盘,百度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四句从行人感受出发,描写行人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抚膺长叹等细节,形象刻画了行人步履的艰难和神情的惶恐,渲染出蜀道高险无比、慑人心魄的气氛。这一段,塑造的画面有声有色,气势磅礴,形象壮伟!
从“问君西游何时还”一句,进入诗的第二部分。之前作者已对蜀道作了渲染描绘,但诗人意犹未尽,于此再拓文笔,用自身(或入蜀之人)的见闻来作答:“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一幅多么凄美的画卷!读到此处,连读者也禁不住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概叹。至此,循着“蜀道之难”的艺术构思,诗人不断开拓出更为绝险的风光,但见“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又写“飞湍暴流争喧声,石水崖转万壑雷。”这里先写静景,之后跟踪来的是一组动景:飞湍、瀑流、术崖、转石,从而造成了一种势如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紧接着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猛然发问,既照应了本段第一句的发问,又与读者达成强烈共鸣。这部分,以发问句开端,又以发问句作结,写得激越震荡,令人驰魂夺魄。这在诗的气势上,涌起由惊惧向激昂的波澜;在全诗的境界上,则形成从凄美到瑰伟的变化。
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结束,是诗的第三部分。开头一句,交代剑门关的险要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虢与豺”四句,使诗的境界陡然剧变,诗中情绪急转直下,由山险道艰的描绘转到对严峻现实的沉思关切。一种油然而生的隐忧,在此处暗示给了读者。“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在这里,诗人既写出了蜀道的绝险境界,也点出了唐王朝社会的政治局势。这一神来之笔,使得《蜀道难》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锦城虽去乐,不如早还家”,一腔忧民之心跃然纸上。随后,笔锋一转,再次回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题旨,这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b5a719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