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整理寒假关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一年级)》,欢迎阅读!
寒假关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一年级)
【篇二】 春节传统习俗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相关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篇三】 节日起源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年”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事。干支纪年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以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岁首(新年初一)拜岁的习俗,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原始意义上的岁首,
是指干支历法的“立春”,当天象“斗柄指寅”时,阴阳转化,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年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b4f0cb9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