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传统文化教案

2022-04-03 21:29: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 传统文化教案》,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教案,清明
享受节日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及习俗。 2、分析领悟清明节的内涵和意义。

3、感悟传统文化魅力,以文化沐浴心灵。 【重点难点】

分析领悟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感悟传统文化魅力,以文化沐浴心灵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交流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李玉刚的《清明上河图》,创设氛围。 一、新课导入:

滴滴清明雨,纯净而明亮,透露出清静而明洁的自然意味;缕缕清明风,和煦而清新显露出萌发成长的生命意义。当我们迎来一望无际鲜亮的绿色,当我们迎来漫山遍野如云的杏花,当我们迎来如丝如缕的纷纷细雨,今年的清明又翩翩到来了。

二、清明节的来历:

传说故事: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




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三、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融合而成的重大节日,其习俗活动丰富多彩,有祭奠与嬉游两类。 1、禁火、扫墓

现在人们解释寒食节禁火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源于人们对著名忠臣义士介子推的纪念和祭奠。另一种说法用古人生活中的取火惯制来解释,认为寒食禁火源于古人钻木取火和换取新火的制度。上古时期,人们钻木取火,季节不同,所用木材也不同,换季时就要改火。而每次改火都要换取新火。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周礼·秋官·司煊氏》中说:“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对此,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诗有生动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丰富多彩的食俗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就需准备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以备禁火期间食用,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寒食节期间的食品,在北方,主要有以面粉做成蒸饼,上附红枣并捏成燕子形状的“子推燕”;有用梗米及麦芽糖调制成的醴酪。在南方,主要有油炸至金黄色近似今日点心的环饼;有用糯米与雀麦草汁舂合而成,以枣泥或豆沙为馅料的蒸食——青白团子。此外,鸭蛋、枣糕、杏仁粥、冻猪肉、冻鱼肉,也是寒食节常用的食品

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3体育活动

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四、清明诗词: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五、结束语: 清明,是一个与历史和未来做精神交流的日子,也是一个体会爱与被爱的日子;更是一个让心灵享受文化沐浴的日子。然而,要让所有人都能体会清明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这一节日文化构建的参与者和传承者,仍任重而道远。 六、拓展延伸:

清明节,这个发轫于悠远历史深处,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特殊节日,在历经了千年积淀、升华后,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你有怎样的心灵触动?请用文字表达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b0f8275af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