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土壤分类的目的意义及分类方法》,欢迎阅读!
土壤分类的目的意义
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土壤分类的目的意义及土壤分类的重要性;
任何科学的分类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及时的分类和整理,对象的特性更容易被记住,他们之间的联系更容易被理解,研究其他特殊的属性就变得更容易。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及资源评价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改良土壤的依据之一,也是国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完整的土壤分类系统在农业上可以反映出土壤的肥力水平和利用价值,是土壤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土壤分类最标准的目的在于指导土地使用和土壤管理。
一个土壤分类的实际应用:工程师会根据工程现场的土壤分类,而用相对应的基坑支护和建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特别是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家庭农业生产向更商业化的方式转变,使土壤信息调查的需求更加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拓,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成为更加普遍的方式,农业生产从单一的注重产量转而意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人们对土壤的理解也逐渐发生改变,最初土壤被认为是由岩石或物质起源有关的一个经典的地质体,但这种概念逐渐被俄国自然地理及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提出的土壤的概念所代替,道库恰耶夫创立了成土因素学说,最早提出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5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的概念。人们开始意识到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而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关于土壤分类的历史亦是非常悠久的,远在4100多年前的夏朝,禹王治水13年,治水治到哪,生产就发展到哪里。发展农业生产首先便是要重视认识土壤,鉴别土壤种类,据《禹贡》记载,当时就根据土色、质地和水文等,将当时全国九州的土壤分为壤、黄壤、白壤、黑坟、白坟、赤植垆、坟垆、涂泥及青黎9类。并根据土壤肥力的高低,把土壤分为三等九级,按土地肥力的等级安排农业生产,并制定了适当的田赋。这种土壤分类显然是世界上土壤分类最早的尝试。 土壤分类的方法
第二部分是世界土壤分类与中美土壤分类比较,提及世界土壤分类,首先一定要知道世界土壤图例,编制为1:500万世界土壤图,进行世界土壤资源统计,以促进建立一个世界通用的土壤分类及命名系统,中国为1:400万土壤类型图。
第二点是世界土壤分类系统:1960年起联合国农粮组织(FAO)与教科文组织 (UNESCO)会同国际土壤学会(lSSS),制定了一个两级制的土壤分类体系:第一级划分26个土壤单元,相当于土类,第二级共分114个亚单元,相当于亚类。 这一土壤分类系统较为概括,
其特点为:1、划分土壤单元的主要依据是诊断土层。将发育微弱的冲积土列于首位,然后顺序排列其他土壤类型,止于湿润热带强烈风化的铁铝土,试图反映土壤的演化序列。 2、将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列于次要地位,如灰壤可出现在寒温带和热带土壤中。 3、在命名上既引用了大量习用的传统土壤名称,也引用了新近发展的土壤分类单元; 4、分类中所概括的土壤类型十分广泛;
5、在亚单元划分中,主要依据土壤反应,分为饱和、石灰性和不饱和三级。以松软、腐殖质和冰冷等特性划分亚单元。对热带、亚热带土壤则划分出网纹、强酸性等亚单元,作为各土壤单元间的过渡类型,其命名方式是在第一单元前附加一形容词即成亚单元名称。
涉及了全球土壤类型的世界土壤制图单元中优点是:土壤类型比较全面,且易于应用,缺点是:由于分类过于简化,将许多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类型归并在一起,在引用这个系统时,应增加新的辅助分类级别。
中美土壤分类对比
中国与美国土壤分类的对比主要分以下三方面做主演参比:
1: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是由土纲、 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亚种构成的七级制分类系统;美国土壤分类由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构成的六级分类系统。
2.中国与美国同属土壤诊断学分类,基本观点是:分类所依据的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属性,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这一分类系统集中了世界各国土壤学家的智慧,放眼全世界的土壤信息。目前已有45 个国家直接采用这一分类,80 多个国家将它作为本国的第一或第二分类。
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土壤诊断特性。 中国土壤分类
1.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中国土壤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中国近代土壤分类始于20 世纪30 年代,当时吸取了美国土壤分类的经验,结合我国情况,引进了大土类的概念,建立了2000多个土系。我国共有两种土壤分类体系,第一种是较早的土壤发生学分类体系,土壤发生学分类制对我国影响深远,得到广泛应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汇总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就属于发生学分类体系。发生学原则:土壤分类必须贯彻发生学原则,即必须坚持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三结合作为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依据,但应以土壤属性为基础,因为土壤属性是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的综合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土壤分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汇总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7 级分类。 划分依据如下: 1、 土纲
据土类间的发生和性状的共性加以概括。全国土壤共分铁铝土、淋溶土、
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高 山土12 个土纲。 2、亚纲
根据土壤形成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的差异划分。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温度状况的差异常用作亚纲的划分依据。 3、土类
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在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经过一 个主导的或几个附加的次要成土过程,具有相似的发生层次,土类间在性质上有 明显的差异。划分土类的依据是:
(1) 地带性土壤类型和当地的生物、气候条件相吻合;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如紫色土、沼泽土)可由特殊的母质或过多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影响而形成。
(2) 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如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作用下,具有一定特征的成土过程,如灰化过程或潜育化过程、黏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水耕熟化过程等。
(3) 每一个土类具有独特的剖面形态及相应的土壤属性,特别是具有作为鉴定该土壤类型特征的诊断层,例如,灰化土的灰化层、褐土的黏化层、红壤的富铝化层。
(4) 由于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影响,在同一土类内,必定有其相似的肥力特征和改良利用的方向与途径。例如,红壤的酸性、盐土的盐分、褐土的干旱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f81c6e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