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鲁迅《药》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
浅谈鲁迅《药》的艺术特色 2011.9.14
《药》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前夕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整篇小说主要写的是华老栓用自己的血汗钱买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一系列故事,十分成功地塑造了许多社会典型代表人物,例如:华老栓、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夏瑜等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间接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并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深刻地指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以及当时民众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从而启示人们,只有发动群众,聚集群众的力量,革命才能真正取得胜利,中国才能真正得救。
一篇小说要想具有如此巨大的心灵震撼力与社会影响力,也就说明了它并不是这几千个文字的简单拼凑,而是十分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艺术技巧,才使得文章变得如此深刻。
小说《药》十分贴近当时的社会生活,但又不是完全照搬,这就能给人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审美感觉。这样,也就达到了艺术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互相渗透、互相侵染的近乎完美的效果。
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了艺术的形象性特点。所谓艺术形象就是艺术创造者在与外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内在审美信息与精神意向,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传达出来,从而使人通过直觉即能领悟的感性存在形态。作者生活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每天都在接触具有不同特点的社会人物,他们或多或少都触动了作者的心灵,让他出现了一种欲望,让他感觉到他的一份责任感,应该及时地去塑造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写一些什么东西来唤醒那些在生活中麻木不仁,苟且偷生的人们。
艺术形象自身也有三个特点,小说中也均有所体现。
从华大妈说的话开始,小说中就断断续续地出现了许多人物的话语,有华老栓的、有驼背五少爷的、有花白胡子的、有康大叔的等等。还有多处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这些描写都是具体可感而富有其小说特色,都让我们对人物的性格特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有所了解。例如:花胡子是茶馆中的常客,年岁已高却不作老态,喜欢说笑、讲吉祥花儿,喜欢奉承、讨好别人,热衷于打听新鲜事儿,具有猎奇的心理会使他不惜降低自己的尊严。正是这种猥猥琐琐的生存状态造就了他这种不求富贵显达、但求苟且偷安以社会逸闻填补残剩余生的闲极无聊的人。
小说是以当时的社会为背景,但是,作者又不是依样画葫芦地照抄现实生活就了事,而是通过选取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并且是具体可感的人物,再经过高度浓缩,浓缩生活,浓缩作者的感情,以达到具体可感形与高度概括性的统一。这样选出来的人物,更集中、更典型、更带有普遍意义,更能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最能激动人心;这样写出来的小说,反映了生活,又对生活有所取舍、有所提炼、有所加工。这也是使这个小说长久以来还是具有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小说饱含感情而具有精神感染力,不仅仅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同时,还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社会背景,当时环境下人们那种麻木的心理,不禁会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拯救那个时期的人们,怎样才能拯救我们这个亲爱的祖国?
除了艺术的形象性外,小说中也体现了作者的理性认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的双眼并没有被它所蒙蔽,他用十分理性的头脑分析了当时的人与社会,选择了最具直接最具影响力的方法,用最犀利的话语,唤醒了麻木的中国人民。这直接的是形象的,但在深层的又是理性的,也就表明了审美意识情感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
小说中形象特征十分明显,这也是由艺术的情感性特征决定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品,能让购买者在使用后,在精神上有了深刻的震撼,并不断延伸开去,影响越来越远,越来越深刻。作者在通过对人血馍头的一系列描写中,明写华老栓买药,华小栓吃药,茶客的谈药以及华大妈和夏四奶上坟,而暗写革命者夏瑜被捕、英勇斗争、壮烈牺牲的过程以及大革命失败后的寂寞和悲凉,把明暗两条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华大妈和夏四奶同时上坟一段的描写,使这两条线最终归到了一处,用夏瑜和华小栓的死,沉痛地告诉人们,封建统治的血腥镇压当然可怕,然而封建统治者的愚民政策更可怕,夏瑜的死可悲,华小栓的死所以更可悲,从而提醒人民明刀子要防,暗刀子更要防。
一个人抒发一定的情感,也表明了,他对这个事物有一定的认识。作者生活在当时,自然对当时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所以才有了这么强烈的情感,他重视深入生活,认识社会,面对现实,勇于吸收,善于创造,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之道。这样具有了直接的审美感情的抒发和间接的理智认识,并且,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潜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药》写于二十世纪初,发表至今已五十多年了,虽然作品中所揭露的那个旧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药》将形象性与理性的统一,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统一,使得它的文学艺术价值却仍然不减分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e713ccbb4cf7ec4afed0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