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22-12-21 05:29: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益活动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欢迎阅读!
社会性,公益活动,青少年,影响,发展
公益活动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摘要】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为了研究公益活动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通过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对随机选取的36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参加过公益活动的青少年在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总分上显著高于未参加过公益活动的青少年。在人际和谐因子上,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少年得分显著高于偶尔和有时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少年。

【关键词】公益活动;青少年;社会性发展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公益活动被摆在一个日益重要的位置。2008年党中央在《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要:“把志愿服务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公益行为、实践能力的重视。在众多的公益活动中,青少年们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显示出了巨大的能量。如在近年来的汶川地震、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活动中,青少年志愿者的表现让社会对这个群体刮目相看。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是将来公益事业的中流砥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逐渐从关注自身的外部变化转向更多的关注自我的内部发展。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是建立在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的奉献。青少年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个性得到了成长,自我得到了发展,则有助于他们志愿服务行为的延续;反之,如果青少年参与的公益活动与他们自身的发展相矛盾,则会抑制他们继续服务的动机,从而减少进一步参与公益的可能。因此,分析公益活动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使青少年加深对公益的认知,从而带动更多的年轻人积极投身于公益,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随机选取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温州九中和温州大学的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1份。 2.2 实验材料

1)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

采用由张兴贵和何立国于2004年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量表采用7级评分,被试的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满意度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介于0.87~0.93 之间,总量表和各分量表间隔一月的稳定性信度介于0.80~0.85 之间。

2)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

采用由苏丹于2007年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包括生活幸福、乐于学习人际和谐、考试镇静和情绪稳定5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量表采用5级评分。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4,分半信度系数为0.849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是否参加过公益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

以是否参加过公益活动为自变量,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下表3-1 3-1心理健康T检验表

结果表明,参加过公益活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总分(M=57.50SD=13.066显著高于未参加过公益活动的青少年(M=50.67SD=14.398)。 3.2 参加公益活动的频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以是否参加过公益活动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各维度分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见下表3-2

3-2 心理健康方差分析表

结果表明,参加公益活动的不同频率在人际和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0.05)。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在人际和谐上,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少年得分显著高于偶尔(P=0.005<0.05)和有时(P=0.037<0.05)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少年。 4 结论

4.1 生活满意度

参加过公益活动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未参加过公益活动的青少年。且在家庭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分量表上表现显著。自愿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非自愿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少年,且在自由满意度分量表上表现明显。 4.2 心理健康

参加公益活动的频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总分没有显著影响,但在人际和谐分量表上,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少年得分显著高于偶尔和有时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的自愿与否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总分没有显著影响,但在乐于学习分量表上,自愿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少年明显比非自愿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少年 得分高。 5讨论

研究发现,被调查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都参加过公益活动,而且大多数青少年都是自愿参加。这说明了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发展。青少年们出于正面的目的,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既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又满足了自身成长的需求。

但在参加过公益活动的青少年中,只有8.3%的人会经常参加公益,大部分青少年每人每年参加公益活动的次数小于5次。而且超过半数的青少年参加的一般都是学校里组织的公益活动,如探望孤寡老人、做义工和帮助社区打扫卫生等。这一方面说明了学校对青少年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校和社会对公益活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对公益活动的了解不够多,自发组织公益活动较少,几乎没有学生参加过家庭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公益活动的社会普及度有待提高。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家长和老师的公益意识引导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对公益活动的看法。所以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6 教育建议

6.1 加强公益宣传

青少年公益活动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导致一些青少年对于公益活动的错误认知:如认为公益活动就是做义工,认为参加公益活动就是作秀等。所以,我们应该拓宽公益的宣传途径,加强对公益活动的宣传。首先,要在课堂和校园宣传中加强对公益活动基本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公益活动,认识到参加公益活动对自己和社会的意义,以促使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公益活动的行列中。其次,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渠道,宣传公益活动的榜样人物及其先进事迹、介绍我国公益活动的起源和发展现状、对比国内外公益活动的开展,让青少年由浅入深地、全方面地认识公益活动,提高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6.2 培养公益意识

培养青少年的公益意识还要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引导。学校和社会应多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把公益教育放到日常教学中去,加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活动中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加强榜样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促进青少年公益精神的形成。 6.3 丰富公益形式

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形式是吸引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有效途径。围绕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能力水平开展适合他们的公益活动,既能培养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建设青少年公益活动综合实践基地,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平台。积极开展文艺义演、安全体验、参观学习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赵伟.道德实践与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服务性学习的作用[D].北京:北京化工学,2012.

[2] 黄小玲.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13.

[3] 黄金飞.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影响研究[D].广东:广州大学,2012

[4] 董泽松,曾晓阳.有志愿服务经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的关系[J].现代预医学,2015Vol.42NO.2:285-287.

[6] 陈志绯.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2,27 2 :84-87.

[7] 钟一彪.大学生公益活动实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e388c803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c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