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科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分析》,欢迎阅读!
外科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特点和原因,为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外科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对60例研究对象采取外科治疗的方式,术后3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现象,无补片排异反应,无肠粘连或肠梗阻情况发生。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2年后复查,仅有1例患者复发。结论:对腹壁切口疝患者采用外科治疗的方法,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科治疗;腹壁切口疝;肠梗阻
腹壁切口疝是指患者接受腹部手术后,腹中的多个器官经腹壁的切口处突出,进行形成了疝,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腹壁切口疝的形成原因和患者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常见于切口感染,根据人卫医学网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后,切口疝的发生率会显著增长,高达一期愈合切口的10倍左右[1]。患者一旦形成切口疝,会表现为腹部切口部位疝块突出,腹部疼痛、有下坠感,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中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方法多选择为外科手术。我院分析6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中男38人,女32人,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55±1.5)岁。胃切除术后形成腹壁切口疝25例,胆管术后16例,结肠癌术后4例,阑尾炎术后15例。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定出的腹壁切口疝分型标准能够得知,切口疝分为三种类型:①小型切口疝:疝环最大径<3cm;②大型切口疝:疝环最大径范围在3cm~5cm之间;③巨大切口疝:疝环最大径>5cm。本次研究对象中,小型切口疝18例,大型切口疝25例,巨大切口疝17例。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取外科治疗方式,对患者行全身麻醉后,根据切口疝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①小型切口疝患者:采取直接缝合法,将腹壁的各层组织分离后,找出疝囊之后进行直接切除多余疝囊,切除后关闭疝囊,缝合腹壁;②大型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补片选择聚丙烯材料,利用肌筋膜前修补的方法。手术后在患者皮下放置负压球引流管进行引流,在切口的腹带处加压并进行包扎。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病情复发情况,并由医护人员进行详实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治疗无死亡病例,对60例研究对象采取外科治疗的方式,术后3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现象,无补片排异反应,无肠粘连或肠梗阻情况发生。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2年后复查,仅有1例患者复发。 3 讨论
3.1腹壁切口疝概述
腹壁切口疝是指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后,在切口处形成的疝,是腹部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在15%左右。该病发病原因复杂,主要归纳为手术切口过长、手术操作者业务不熟练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等。患者在腹壁切口疝发病期间,可明显感受到腹部疼痛、有牵拉下坠感,并在抬重物、咳嗽或排便时疼痛加重。很多患者认为上述症状是术后的常见症状,
未能给予高度的重视,病情逐渐发展并加重,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发展为肠梗阻[2]。腹壁切口疝的疝环会不断变大,不会自行愈合,因此需要在临床中选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定出的腹壁切口疝分型标准能够得知,切口疝分为三种类型:①小型切口疝:疝环最大径<3cm;②大型切口疝:疝环最大径范围在3cm~5cm之间;③巨大切口疝:疝环最大径>5cm。 3.2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法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式多为外科手术方法,通过运用外科治疗,能最大程度上保留腹壁的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恢复腹壁的运动功能。手术方式主要为直接缝合法和人工合成生物材料修补法两种类型[3]。其中直接缝合法多数应用在小型切口疝治疗中,该方法操作难度小,并在临床中具有成熟的经验,手术成功率能够得到保证,但缺点是术后复发率极高。
人工合成生物材料修补法通常情况应用在大型或巨大切口疝治疗中,选择聚丙烯材料作为补片。由于该生物材料和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放置在体内不会出现明显的排异反应,导致的并发症概率较小,因此在现如今被外科医生广泛应用。 3.3腹壁切口疝术后并发症
肠梗阻是腹壁切口疝外科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在患者体内放置补片后,补片会对肠管造成强烈的刺激,进而形成麻痹性肠梗阻。出现肠梗阻并发症后,对患者采取禁食以及进行适当的活动之后能显著好转,但要在后期的治疗中注意避免补片感染的情况。还有一种说法是补片放置后,边缘固定不够严密,使得补片和患者的腹壁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给肠管疝进入的空间而引发机械性的肠梗阻。一旦发生并发症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腹部器官的变化。
在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6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显示:对60例研究对象采取外科治疗的方式,术后3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现象,无补片排异反应,无肠粘连或肠梗阻情况发生。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2年后复查,仅有1例患者复发。
综上所述,对腹壁切口疝患者采用外科治疗的方法,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嘉,徐雪东,安伟德.腹膜前置补片修补法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探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4,03(18):277-279.
[2]李娟,张伟国,陈帅.腹腔镜和开放式腹腔内网片植入法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04(01):19-20.
[3]胡晔,滕安宝,查晓光.腹腔内补片修补法与肌后修补法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05(12):500-5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df4eac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