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欢迎阅读!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的内容以及练习二的第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情景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倍数和倍数的含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条理、清晰地说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熊出没》吗?(出示画面)这部电视主要讲得是谁?(熊大和熊二)它们是什么关系?(兄弟关系)那么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不仅人与人存在的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的关系。
今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图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为理解因数与倍数存在着关系打下基础】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投影出示例1。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9个算式,把它们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说说你的理由。(分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2、展示交流。
生:老师,我们这组是根据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三类。第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第二类为结果是小数且能除得尽的,第三类为结果是带有余数的。
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棒。还有没有不同的分类?又该怎样分?
生:老师,我们组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两类。我们也是按商的特点去分。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另一类为结果不是整数的。
师:你们组的同学也观察得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真聪明。 展示第二种分类结果。 12÷2=6 20÷10=2 8÷3=2……2 9÷5=1.8 第一类 30÷6=5 21÷21=1 第二类 19÷7=2……5 26÷8=3.25
63÷9=7
3、梳理小结。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除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
÷6=2,可以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一类的算式中,你能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小组内互相说说并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探索、归纳、概括的能力】 生:在20÷10=2中,20是倍数,10和2是因数。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说得对吗?
生:不对,我们应该说20是10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
师:你说得真好,因为在说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应该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而不能只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因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是独立存在的。
所以,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只研究非0的自然数,什么是非0的自然数呢?(如1,、2、3、4、5、6……) 三、巩固练习。
1、数学书第5页的“做一做”。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 26和13 75和25 81和9 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36÷9=4,所以36是9的倍数。 ( ) (2)5.7是3的倍数。 ( ) (3)48是倍数,3是因数。 ( ) (4)5.5÷5=1.1, 5是因数。 ( )
3、如果a×b=c(a、b、c均为非0的自然数),那么(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要我们注意的?(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概括能力)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条件:①整数除法
②商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
倍数:被除数是除数(商)的倍数。 因数:除数(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关系: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
在导入中,我利用现阶段学生身边熟悉的相关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例题上的除法算式,采用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根据其中的特点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为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的把新旧知识连贯在一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知识的过程,从而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初步建立“因数和倍数” 的概念。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轻难度,效果较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c5a4e6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