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2022-04-30 11:16: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欢迎阅读!
元明清,文学史,古代
1. 元杂剧的内容:爱情风月剧、神仙道化剧、公案剧、社会剧、历史剧。

2. 元剧四大家:关汉卿(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单刀会》

《救风尘》、爱情风月剧有《谢天香》《金线池》,公案剧的代表作是《窦娥冤》、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元代前期散曲创作的大家, 3. 关汉卿对下层妇女的赞美与同情的剧作与人物:《救风尘》—赵盼儿《望江亭》—谭记

儿《谢天香》—谢天香《金线池》—杜蕊娘《拜月亭》—王瑞兰《调风月》—燕燕《蝴蝶梦》(公案剧)—王母

4.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5. 元诗四大家:虞集(元朝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杨载、范椁、揭傒斯(诗歌内容量丰

富)

6.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郑光祖,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代表作

是《倩女离魂》

7. 《西厢记》共有五本二十一折三重美感:文学之美、人格之美、文化之美 8. 元后期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是乔吉、张可久(《小山乐府》

9. 杂剧和南戏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北方杂剧的创作中心是大都。 10. 高明被称为“南戏之祖”代表作是《琵琶记》(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 11. “宗唐复古”是整个元代诗坛的风气。

12. 《水浒传》三重寓意:官逼民反、替天行道、忠义之烈

13. 明初,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散文家是宋濂。刘基(刘伯温)的散文体裁多

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体散文

14. 明代中期,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唐宋派,唐宋派中,真正能继承唐宋散文真谛并

取得突出成就的代表作家是归有光。

15. 明代戏曲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是:传奇 16. 明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

《四声猿》《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 17.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是奠定汤显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大家地位的作

品)《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 18. 《金瓶梅词话》的作者署名为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属于世情小说,《金瓶梅》的书名

是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合成。 19. 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0. 明代短篇小说:《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熊龙峰小说四种》《京本通

俗小说》“三言”(冯梦龙编著)“二拍”(凌濛初编著)《型世言》(陆人龙) 21. 京华三绝:纳兰性德(代表清词最高成就的作家)、曹贞吉、顾贞观

22. 童心说—李贽神韵说—王士禛格调说—沈德潜性灵说—袁枚肌理说—翁方纲 23. 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24. 李玉:“一人永占”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较好的作品是《清

忠谱》,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创作出了许多历史剧。

25.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李渔,代表作品是《闲情偶寄》

南洪北孔: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26. 《聊斋志异》:⑴讽刺科举制度的腐败与弊端:《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等⑵歌

颂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表达爱情理想:《阿宝》《连城》《瑞云》等⑶揭露封建政治的腐朽,批判官吏恶霸的残暴:《梅女》《梦狼》《席方平》《续黄粱》《红玉》等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著作是《聊斋志异》,纪昀评价《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 27.描写文人自身生活,借此反思整个封建文化的价值体系,这类小说的


代表作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卧闲草堂本,在卧闲草堂本序中,闲斋老人:“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1.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完全的民间口语,比小令更加通俗。其特点即a

由同一宫调的等多首曲子按一定的规则组成一个整体b全套必须压同一韵c每套要有尾声以表示全套音乐单元的结束以及首尾的完整。

2. 科范:又叫科,是元杂剧中的术语,主要指舞台动作、人物表情、舞台效果。 3. 四大传奇:指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

简称荆、刘、拜、杀。传奇原指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后来被借用作戏剧的名称,元代的南戏剧本均注有“元传奇”字样。

4. 铁崖体: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认为诗是个人情性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

创作个性化。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铁体”艺术风格是耽嗜瑰奇,沉沦绮藻。

5. 章回小说:主要从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特点是每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

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数构成统一整体。特点:a题目变为工整的对曲b开场诗开场话c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每回结尾有套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6. 台阁体:指以明永乐到成化年间,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轩创

风格。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其特征是作品多描绘盛世祥瑞气象,歌颂帝王的功德,格调雅丽雍容,题材常是“颂功德,歌太平”风格上雍容华贵,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7. 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讲坛,代表人物是张泰、邵

宝、岳铎等。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以匡正,诗学汉唐。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

8.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的诗文创作流派,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他们反对当时

流行的台阁体诗文,自觉肩负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以复古求革新,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描摹是文学创作的途径。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有现实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文学的创作性显得不足,给文坛带来新的流弊。

9. 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诗文创作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后七子继承前

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以汉魏、盛唐的诗文创作为互相标榜,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后七子的创作总体上不脱对前人的模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些人后来表现出某种重视独创性和性灵的倾向。

10. 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

想感情。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11.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

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其文学观点是:a文学是进化的提出变的主张b反对摹拟c独树性灵不拘格套d文学作品不能没有内容e重视小说戏曲的价值 12. 竟陵派是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一诗派,他们在理论上接受了公安派“独抒性灵“的

口号,主张“有真情,方有真诗”,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竟陵派成为当时影响很大的诗派。《诗归序》是竟陵派诗歌理论的纲领性文章。明确地表明要从古代诗人作品去探索正确的创作精神,以纠正当时诗歌创作的偏颇。古人的精神在钟惺看来,即主要表现为幽情单绪。幽情单绪是钟惺诗歌思想的核心。


13. 吴江派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

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沈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门生及追随者等。故这个明末著名的传奇派别称为吴江派。

14. 神韵说:清初王士禛所倡导的诗歌理论,主张诗歌含蓄深蕴的艺术风格,追求味外之味

和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力求表现事物的精神风韵。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维、,孟浩然的诗风。这种理论受到司空图、严羽等人诗歌理论的影响,写诗“只取兴会神到”诗的思想内容要朦胧含蓄,又似有寄托,又难以实指,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毛病。

15. 格调说:是清中以沈德潜为代表的一种诗歌理论。这种诗歌理论强调辩体以及诗歌的章

法结构,注重遣词造句和声调音律,强调溯源,尊唐抑宋,以古诗为源头,以唐人为楷式。使诗歌“去淫滥以归雅正”,起到“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鼓吹“温柔敦厚,斯为极则”,要求诗歌创作“一归于中正和平”。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

16. 性灵说:清中叶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

要抒发人的真性情。创作的主体是:真情、个性、诗才,即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灵感和独特的个性以及诗人的真情实感。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的批判和排斥,表现了反传统、破偶像、反摹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是晚明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为清诗开创了新的局面。

17. 肌理说:清中叶翁方纲论诗倡肌理说,强调理与学的关系,讲究诗法,向古人学习,活

学活用;认为学问在诗歌创作中有重要作用;重诗法的“言有物”与“言有序”,但是容易造成在诗歌中堆砌学问。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是对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他用肌理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目的在于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 18. 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

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国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义法”“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刘大櫆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重视“神气、字句、音节等要素”;姚鼐集大成,强调“义理、考证、词章”三者合一,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1. 元杂剧本色派和文采派对比:⑴本色派:①语言:方言土语,朴实,多用口语,逼真生动,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②取材:现实生活事件或历史英雄人物。③特征:富有现实色彩和通俗精神,表现出一种俚俗性。⑵文采派:①语言:重辞藻,尚华丽,喜引书用典,语言雅正。②取材:多选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宫廷的风流艳行、文人的浪漫爱情。③具有浪漫精神和贵族精神,使作品呈现出文雅性。 2.简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1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2)农村戏剧演出的兴盛(3)上层社会的提倡(4)众多知识分子参与(5)著名演员的作用。6)元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各民族间文化交流频繁 衰微的原因:a阶级民族矛盾相对缓b统治者利用杂剧为其服务c后期杂剧追求辞藻华丽以及故事的曲折离奇d杂剧为北曲脱离了生存土壤

3案头化:过分追求格律和声调,以及一些规范戏曲唱法的戏剧理论的出现,禁锢了戏曲的发展;大力宣扬封建伦理纲常的内容泛滥成灾;昆腔自身对环境的严格要求和柔媚的特点使其容易脱离群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6f43a2f111f18582d05a6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