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2022-04-22 08:05:3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欢迎阅读!
品德,当代,形成,过程,思想
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特点

(一)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是主客体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过程

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复杂的辨证统一的过程,是主观方面的因素与客观方面的因素相互协调,平衡统一的过程。在社会实践和交往中,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不断地协调、平衡和统一,逐渐形成大学生比较稳定的思想特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同一种影响往往对不同的同学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截然相反。可见,一种外部影响能否产生预期的作用,关键不在于客体因素影响的本身,而在于接受者的主体因素,在于主客体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平衡和统一。

(二)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是受教育的内部道德环境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育者在社会实践的交往中,不断取得主客体因素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从而使得内部道德环境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完善,逐步达到思想品德的理想境界。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先了解大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的差异性,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同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他们已经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和影响,有了自己自觉的认识和自由的选择,形成了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即内部道德环境。一定的社会要求反映到学生思想内部,与原有的内部道德环境之间的矛盾运动就产生了新的内部道德环境,这样的过程表现为“原有的内部道德环境——学生通过活动和交往接受外部影响——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形成新的内部道德环境”的循环往复运动的程序。

二、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即客观因素,也叫外部道德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包涵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在大学阶段,学生基本离开了家庭,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逐渐减少,学校教育则开始起主导作用。从整体而言,一个人从懂事的时候起,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传媒社会风气等。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趋向于信息化,加上社会正处于大变化大改革时期,这种影响正在加大。从理论上讲,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教育和影响,作为一种信号刺激,只能起着外因的作用。但是这种外部道德环境的作用,也是千万不能忽视的。

(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即主观方面的因素,也叫内部道德环境。它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心理特征、文化知识、思维方式、生理条件等因素。这些环境有机地联系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的内部思想品德结构,它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结构贯穿于人的一切具体意向和活动之中,并且起主导作用。在诸多的内部因素当中,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而道德情感则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催化剂;道德意志在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杠杆的作用,也是调节行为的真正力量。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问题则是在于道德信念,它是道德动机的较高形式,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

1 / 2


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过程。只有在充分重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抓住矛盾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内部因素,才能做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三、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德育目标必须分段安排,教育进程必须螺旋上升。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有长远的目标,要有耐心,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主体性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心智潜能,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主人,化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道德认识的需要,激发道德动机,自觉选择良好的外部教育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引起积极思考,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自主决定德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逐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

(二)加强开放式教育

德育不是道德权威对受教育者的道德驯化,而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互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认知体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不应仅限于校内活动或简单说教,应开发各种德育资源,将学生引向社会实践,让学生亲临社会进行道德实践,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实践中日臻完善。

(三)加强自律教育

所谓“自律”,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由此,我们努力在主体参与性教育方面追求教育的自律性。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设计自我修养,确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如我的自画像、我的大学四年规划;二是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以自评和互评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实现自律。

(四)注重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是包含于周围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的间接教育隐性教育具有弥散性、渗透性等特点,其教育功能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应不断优化德育环境,建立全员德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创建现代的文化、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注意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使德育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实现内化。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3de8981b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