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从众心理

2022-12-22 18:29: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大学生从众心理》,欢迎阅读!
从众,浅析,心理,大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大学生从众心理

作者:姬玲玲

来源:《教育·上旬》2013年第12

【摘 要】从众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描述了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避免可能出现的从众心理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从众心理

从众指个体在群体情境中,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使之与群体的标准相一致的一种行为倾向。由从众的概念可以看出,产生从众心理现象的前提条件是群体的存在。大学生处于校园群体中,其个人在群体中的表现,往往受到群体影响,这种影响迫使个体在认识与行为方式上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无论群体观点对错与否,都倾向于放弃自己的观点而赞同群体的观点。美国社会理学家阿希进行过从众的经典研究,关于让被试比较线段长短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有被试的平均从众行为是34%75%的被试至少有一次从众行为发生。由此可见,从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一、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具体表现 1.学习从众

进入大学后,由于上课时间、地点的原因,大学生倾向于以宿舍为单位来进行比较。例如:一个宿舍的大多数成员学习上进,积极考取证书,那么,其余少数成员也会像大多数成员一样学习上进,他们的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但是也有的宿舍成员普遍认为大学考试只要及格就行,那么这个宿舍成员的成绩就都集中在及格线周围。 2.考研从众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大学生不得不通过考研来进一步深造,提升质,锻炼能力,这些决定考研的大学生也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 据统计,本科生考研人数占本科生总人数的一半还要多,这就导致一些没有学术研究兴趣,且适合进行社会实践的大生产生从众心理,他们也投入到考研队伍中来。 3.消费从众

进入大学后,部分大学生有虚荣心理,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盲目和同学攀比,穿流行服饰,用名牌电子产品等。最近,大学校园里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手机的变化,自从智能手机流行后,大学生的手机也紧跟着发生变化,这其中不乏一些有从众心理的大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1.自信心不足,渴望相信他人的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由于大学生个体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和实践经验都是很有限的,他人就往往会成为个体所需要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研究发现刺激情境越模棱两可、任务越困难,人们就越容易从众于群体的判断。对于那些在中小学期间学习成绩差、缺乏特长的大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因为他们感觉任务困难,而且很少能受到表扬,自信心不足,倾向于相信他人,这样才感觉有安全感。 2.渴望被接受和喜欢

有从众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有较高的社会赞誉需要,特别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以他人的要求与期望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大学生通常希望别人能够接受自己,喜欢自己,与他人建立友谊,因此,大学生所处的群体就有高度的凝聚力。如果群体中只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那么个体则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个体更倾向于从众。大学生渴望被群体接受和喜欢,提高人际适应能力,使自己在大学里有归属感。 三、大学生要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大学生达成共同目标。特别是学习方面的共同目标,大学生你追我赶,拼搏奋斗的精神值得提倡。二是有利于增强群体责任感。在群体中大家为了群体目标共同努力,同时个体也会为了群体利益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标准。三是有利于发挥榜样的力量。群体中表现良好的大学生可以为其他成员树立榜样,带动群体成员共同进步。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盲目的从众会抑制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所以,大学生要发挥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避免其消极影响,需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自信心

大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敢于坚持主见,不盲目效仿他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经常给予鼓励,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既要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大学生在情感上感到被认同。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举办各类挑战杯竞赛、书法竞赛等,使大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树立明确的目标

如果大学生目标不明确,则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切实可行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不盲目从众。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一个详细的规划,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在发展共性的同时,更要保留个性。我们要正确发挥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抑制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佐斌.社会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6-287.

[2]张建新,孟文静.略论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产生及应对[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4):81.

[3]邬强.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98-9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1416a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