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研究课反思

2022-04-13 16:24: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吴昊研究课反思》,欢迎阅读!
反思,研究,吴昊
Friendship研究反思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吴昊

在我看来:教师的教学理念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因为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沃土,离开了学校的理念,教师是没有生命力的。

三十五中的四大办学理念是:

第一,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绩更重要——这是35中的教育观,也是35中办学的最高追求。

第二,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这是35中的教学观,也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

第三,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奠基——35中的学生观。

第四,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也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35中的课程观。 35中近几年,一直实施以逻辑思维训练与学习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改革。教会学生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把它问题化;再把问题将它课题化。指导学生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查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与能力。

同时,学校还强调课堂教学不仅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35中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主要看,学生上完这堂课,能够引起学生多少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多少快乐?多少启迪?多少属于学生自己创造、生成的东西?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为你们修筑一个知识的蓄水池,而是要为每一个孩子打凿一眼永不枯竭的喷泉 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曾说:我们不能不热爱我们的学校,但是这种爱不应该消极地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希望改进现状,并尽自己的力量去开拓。

作为“宁成特级教师工作室”的一员,我感觉自己有责任去做一名“开拓者”,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接到学校的做课任务后,我陷入思考:如何通过一节课,体现“逻辑思维训练与学习导学” 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如何将“知识落实与能力培养”有机整合,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如何把我近20年的教学经验和个人教学风格融入到变革之中,从而升华到一个新的平台?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静下心来,仔细梳理了家里电脑中的资源库,越梳理越感觉到灵感喷涌,教学的天地真的是太有意思了,20教学理念的变迁没有让我迷茫,反而是更加明确:学生的成长真的是得益于教师的水平和观念,学生的潜力真的是无穷无尽,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

最初,我曾经设计了一堂“拨开树叶见森林”的学法指导课:通过展示三年初中英语研版教材的全貌,使初一的学生建立“知识树”的概念,帮助学生站在高处看“教材”,站在六本书的上面畅想三年的学习过程。再将每一个话题、每一个语法、每一个知识点画成“知识树”,一棵一棵的知识树就汇成了一片知识的森林。但是,最终我放弃了这个设计,原因就是这个设计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可以是贯穿教学的一个点,体现教师指导学法的一个方面,对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启发不大。

而后,我又设计了将课堂变剧场,“学生做演员、我来当导演”的视听说课。我今年带的班是艺术特长班,每节课的对话表演,孩子们都能够兴高采烈的进入角色,有声有色的表演,而且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语言能力。每周一我都给他们选一首好听的英文歌作为课前热身,不到周三,孩子们就能够跟着伴奏齐声歌唱。艺术的无国界让我很有感触,英语课完全可以从“表演艺术”入手,将知识融入“短剧”,融入一个一个“艺术的细胞里。但是最终,我还是放弃了这个设计原因是,作为平时的训练和课堂教学的延伸,这样的课可以提高兴趣、活跃课堂,但是,对于逻辑思维训练与学习导学相结合的教学式与学习方式改革缺少可操作性。

就在我积极思考、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每天上的常态课就


包含了很多闪光点。原因是,暑假军训时,郭志平主任、商燕老师和我就有了一个共识:针艺术班学生的特点,借鉴“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从初一英语试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还是在暑假时,1班、2班的学生就在班主任陈曦和石金亮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每天一小时的“自主学习课堂”,商燕老师亲自指导小老师讲课,我听了一次课,很有启发。因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他最佳的获得途径是“体验”,就“多元智能”理论来讲,学生的差异也体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差异,有的通过张口说来获取、有的通过动手做来获取、有的通过用眼看来获取,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提供给孩子们“多元体验”的机会。

开学后,我抓紧物色“小老师团队”,通过“志愿者”的形式,每个班选出8位小老师,我们建立了“师生合作备课组”,还专门申请了公共邮箱,便于共享教学资源、商讨教学划。起初是我先上课、学生模仿,后来是我把所有的教学资源,包括研修网上的“模块教学设计单元课件”全部放到网上,并且安排好每周的教学进度,提前三周定好授课的小老师。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为了稳妥起见,我没有一开始就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而是循序渐进,由五分钟课前展示入手,过渡到每堂课前十分钟由小老师主讲,内容就是教材上的活动。三十分钟由我来提炼升华。课堂上小老师的教师用语像模像样,台下的学生十分配合,小手高高举起,争抢回答问题,其中还有我。我有时用重点知识刁难小老师,目的是明确落实正确表达;有时故意回答错误,检查学生们的注意力,两周下来,课堂实效性很有进步。 于是,我决定:把我不太成熟的常态课堂展示出来,一方面让小老师们更加有信心;一方面,也请各位领导、同行多提意见和建议,争取把课上的更好。

我做课的这个班是101班,共有学生42名。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强,英语学习兴趣浓厚,性格外向孩子居多,班级氛围活跃。班中近一半学生已经在阅读中考水平读物在这样的学情背景下,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讲授初一上册课本知识,而是在熟练掌握模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模块话题拓展学生相关词汇,将六本教材整合,以“话题”为线索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渗透。开学伊始就选出8位“小老师”,开展“生教生”的尝试。每节课小老师讲10分钟课本基础知识并拓展词汇;30分钟任课教师设计“话题活动”。这节课是听说读写综合课。通过“友谊”这个话题为引领,通过颜色、星座与个性心理测试,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通过信息沟对话,训练教学重点---获取个人信息通过口头汇报和写短文的方式,落实重难点,提高口、笔头能力。这样,将词汇、句型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语境中,“词汇以生命”“课堂以活力”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建构“替换、模仿的学习能力”和“迁移等逻辑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以美文欣赏“永远的朋友”作为听力材料导入主题------友谊;第二步,“词汇风暴”激活学生头脑中关于描述性格的形容词,为下一步描述自己和他人做好铺垫;第三步,通过“颜色、星座与个性的心理测试”进一步熟悉个性和行为的描述,体会好朋友之间个性相投的重要;第四步,两人对话,补充信息沟,训练获取他人信息的能力并准备汇报自己和他人的情况;第五步,汇报展示。

整堂课培养学生悦纳自己、欣赏他人的思维习惯和慎重交友、珍惜友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课后反思中,我提到:一个课堂要有灵魂,这样才能吸引着学生的心。小老师进行模块复习,台下学生的小手举起,那是生生交流的魂;讨论中我高举手臂,顿时课堂鸦雀无声,这是课堂秩序的魂;关于“mean”这个词的理解,由语言解释到肢体配合,再到情景设置,这是知识内化的魂;对于“品格词汇”到“慎重交友”的层层递进,这是教学设计的魂。只有将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在体验中感悟知识本身。如果把知识只当做知识,他永远是一具干尸,只有师生都把情感赋予知识,知识才有了灵魂,有了生命。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绩更重要。朱校长在很多场合下说过:因为不是人人努力


都可以成功,但可以在拼搏的过程中成长;不是人人都可以成才,但在一次次磨砺与经历中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还有,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因为会学习便掌握了学习技巧比学到的东西更珍贵;学会了思考便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学到的知识更适宜保存。让我们秉承着这一信念,共同开拓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055fe39b89680203d825a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