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斋随笔(10) 突围

2022-05-06 03:32: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爽斋随笔(10) 突围》,欢迎阅读!
突围,随笔,10
中华诗歌,更早的且不去说,只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光辉历史。从先秦的风雅颂骚不太规则的诗句形式,到汉魏以降成为主流较为完整的五言诗,以及七言诗的萌芽,到隋唐格律诗的基本定型和规范化,直到宋元时期的词曲发展,无一不体现了诗的改革和创新。自胡适于“五四”期间提出打破诗词格律的“枷锁镣铐”的口号以来,几十年间关于韵律存废和改革之争就一直不断。

中国诗歌到了唐代,就进入了诗律成熟的程式化阶段。从此,格律完美的近体律诗上升为我国古诗的正宗,作为最高诗体规范或程式供后人模拟和追随及运用。但,程式化决不是僵化。光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能成诗,这是常识。格律的美,不等于说格律就是诗。诗还要有用文字表示出来的内容美,思想美,意境美等等。

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借黛玉之口指出: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宋。《苕溪渔隐丛话》甚至主张“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拘泥格律而内容贫乏的诗是不足取的,所谓“以声律为诗,其末流也”

当今诗词作者最易,或者说是不自觉而犯的,是“故而不变者”。故,可从多方面理解:整个传统是“故”前人表现于作品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故”这些作品的精言妙语是“故”乃至当下创作中所形成的已被多数人采纳的套式,也是“故”。每种“故”都是一片阴影,它会遮蔽乃至吞没后来者。大凡愈是成为艺术高峰者,投下的阴影愈大,唐诗投下一片巨大的阴影,宋人明人直到清人还走不出来;宋词投下了一片阴影,清代虽有词学中兴,也很难判断是否走出了这片阴影。古人诗词经过千锤百炼的语言,对当今的诗词作者形成的包围更是无所不在!许多诗词作者沉湎在艺术技巧中探不出头来,甚至光知在形式艺术上兜圈子。 由于旧体诗格律严谨(尤其律绝)所以有的人特别是初学者,以为只要符合格律就是诗,写起诗来一门心思都在格律上,一旦合律便认为大功告成。于是,看格律四平八稳,看内容则平平淡淡。这也跟部分人的评诗习惯有关。如果你的诗犯孤平什么的,就会被认为不懂诗;如果你的诗内容平淡空洞,但只要合律,也少有人会认为你不懂诗。品评一首诗词,不看意境如何,首先从平仄上挑毛病,形式比内容重要,真是本末倒置。

形式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当特定的形式不适于表现内容的时候,就必须突破形式,这是人所共知的规律。

传统形式不是凝固的,诗词曲就是三大变,其中小变不知数。知正而不知变,泥古也。古代诗词的“格”与“律”有正有变,近体律绝也有正有变,“师变”岂不更合所说“师古而不泥古”积极的一面!“师古”乃师古人之“心”“师”古人之独创精神是也!

文学以创新为其生命,而因袭则是文学的没落与悲哀。诗文之道,变化之道也。“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萧子显倡之于前:“物情厌故,笔意喜生”,王渔洋言之于后。这是几千年文学发展史所证实了的艺术的通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9ebaf5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