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渡荆门送别》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1.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2. 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1分) 3.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仍怜故乡水,万 里送行舟。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 任选一个角度进 行赏析。(2分)
1.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2.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3。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5。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6。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7。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 8.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
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
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10。赏析颈联“月下飞天镜”句中“飞"字的妙处。
“飞"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生动形象。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1、记叙。地点、目的 2、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3、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9e0aa60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