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粉丝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社群建构研究

2023-01-10 06:05: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媒体语境下粉丝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社群建构研究》,欢迎阅读!
同和,语境,建构,社群,群体
新媒体语境下粉丝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社群建构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粉丝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社群建构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

【内容摘要】研究选择“郭敬明百度贴吧”作为个案,通过深度观察的方式方法,试图探究粉丝群体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心理和过程,以此进一步了解在这一过程中,粉丝社群建立的原因、过程和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由此进一步总结和审视媒介在粉丝社群建构中的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郭敬明;媒介迷群;自我认同;社群建构

伴随互联网应用发展而兴起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粉丝行为。新媒体为青少年的粉丝崇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机会,同时,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介,也为粉丝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平台。就此问题,已有相关研究比如有人以鹿晗的粉丝“鹿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粉丝群体的组织架构和活动实践都产生了变迁。①还有人以“TFBOYS微博粉丝群”研究对象,试图构建并探讨网络粉丝社群的组织形态。②这些现有的研究都表明新媒体时代粉丝崇拜现象和行为都正在被重新建构,研究和分析他们对于认清新媒体的媒介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郭敬明百度贴吧”这一网络虚拟社群为例,通过具体分析郭敬明粉丝的话语表达来探讨其在新媒体语境下的身份认同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究社群建構中的媒介价值问题。 一、从“着迷”到“成群”:郭敬明百度贴吧中的粉丝汇聚

作为郭敬明粉丝群体的社群——郭敬明百度贴吧,是由广大粉丝个体汇聚一起建立的。郭敬明作品的读者为何转变为粉丝?这些粉丝又为何从个体汇聚至群体?我们不妨从郭敬明及其作品、郭敬明粉丝个体和粉丝群体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郭敬明:当红作家的文学书写

影视娱乐圈其他类型的偶像明星不同,郭敬明是以一位当红作家的身份成为粉丝追崇的明星个体的。梳理郭敬明粉丝群体的汇聚,我们需要从其成名过程

1




及其作品特色谈起。

1.郭敬明——迅速崛起的少年作家

郭敬明,1983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少年时期的他十分喜欢读书与讲故事。1997初中年级时,他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处女诗作《孤独》1998年,升入高中的他依然坚持着写作的兴趣爱好,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杂志社和文学网站投稿。文学网站“榕树下”,郭敬明用网名“第四维”发表了许多作品。20XX年,郭敬明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XX年,郭敬明又以《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一文获得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郭敬明真正受到关注,是小说《幻城》的连载和出版。20XX年,《萌芽》10月号刊登了短篇小说《幻城》20XX1月,郭敬明首部长篇小说《幻城》正式出版,作品进入当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文艺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前三名。20XX年,郭敬明又相继出版了散文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和第二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两部作品。在这之后,20XX年、20XX年、20XX20XX年,郭敬明相继出版了长篇小说《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及“小时代”系列《小时代1.0折纸时代》《小时代2.0虚铜时代》和《小时代3.0刺金时代》

20XX年,郭敬明成立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后,他先后将“小时代”系列、“爵迹”系列、《悲伤逆流成河》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银幕。

2.作品风格:与年轻粉丝心理高度吻合

郭敬明的文学创作大多围绕爱情、青春、忧伤等主题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80后的生活特性与思想特征。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人的过度保护和宽容中,他们易形成敏感、忧郁、多愁善感的性格。有调查显示,1318岁的女生群体是郭敬明作品的主要读者,③而这个年纪的青少年尤其是女生,正是敏感、叛逆、心思细腻的阶段。在郭敬明的作品中,总会看到爱情、亲情和友情相互交织又相互撕扯。比如,《夏至未至》中立夏和傅小司的爱情、傅小司和陆之昂的友情,《悲伤逆流成河》中易遥与顾森湘的友情、易遥和林华凤的母女亲情;《小时代》林萧和顾里的友情、南湘和席城的爱情。但郭敬明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结局都是悲伤的、破裂的甚至是残忍的。这些悲伤、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9b6da00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b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