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榷议孔子的教学特色 》,欢迎阅读!
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榷议孔子的教学特色
作者:王素勤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3年第12期
安徽繁昌县第一中学(241200)王素勤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儒家学说源远流长,故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通篇结构首尾完整,形象鲜明,蕴藉含蓄,淡而不厌,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而且丝毫没有斧凿的痕迹,只在眼前平易事中展现了孔子极具个人魅力的教学特色。因此,我们完全可把它当作是一篇教学故事或教育随笔来阅读,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孔子作为老师所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
一、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文本所记叙的“师生五人谈”,只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交谈理想的一个场面,谈话目的明确且不失严肃,气氛平和又不失轻松。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并不倚老卖老,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而是随时体现出一种协商、探讨的亲近、平易的姿态。他曾经非常平和地对学生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告诉自己的学生不要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稍微长一点,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思,不敢说话。其实大可不必,不要紧张,也不要有所顾忌,随心所欲,畅所欲言。孔子非常智慧,首先用善解人意而又谦和的话解除了学生的思想包袱,赢造了一个平等、轻松、自由而又活泼的教学环境,然后再让学生大胆地畅谈自己的人生志向。
在这里我们可以探知孔子的一贯教学方法:那就是民主、平等、自在的方式。将教学贯穿于日常对话闲聊中,任何阶别长幼都不再有隔阂,不存在任何顾虑。这样的交流,是让人无比向往的。学生不必正襟危坐,不必挺胸拔背,也不禁止学生迟到早退。老夫子的课堂,一派和谐氛围。是“侍坐”,是“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课堂教学还有音乐伴奏,真是令人羡慕。
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洞悉学生心理,知道学生平日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语。孔子的心理战术一戳即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对于自己的人生理想谁不渴望倾诉一二?自己饱读诗书若干年,满腹才华,哪个不希望将久郁内心的话一吐而快。由此可见,孔子对学生的情况了解非常透彻,善于启发,巧于设问,教育的针对性极强。
谈话中,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孔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四个学生相继各言其志,当曾晳表明自己的才能“异乎三子之撰”,孔子也只是从容地开解他,“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从而引发曾晳侃侃而谈,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暮春图。孔子仔细倾听,不轻易打断,也不虚加评断,只是从谈论中了解了学生的政治倾向。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从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孔子研究学生有自己成熟的经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政》)既看日常生活的表现,也看履历表,还观察他们的兴趣所在,然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每个人都可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对
老师提出质疑,甚至于互相争论。直率近乎鲁莽的子路,就经常对老师的行径提出质疑和批评。
孔子经常让学生阐述自己的志向,或赞许或批评,但也只是“各言尔志”罢了,说之何妨?曾点在言自己的志向时,鼓瑟铿锵而作答,一派狂者的气象,但所言之志深得孔子嘉许。由此可见孔门教法之一斑。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的精髓。《侍坐》章中所记载的孔子的学生,每个人的志趣不同,性情也各异。对于自信而又莽撞冲动,出言不逊的子路,孔子只以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哂之”来评价,对学生的才能和实力加以肯定,又对他毫不谦让的态度给予含蓄的批评。冉有和公西华两个学生都谦虚谨慎,说话温和自抑。但两人性情不同,冉有说话做事谨小慎微,顾虑重重;公西华说话则措辞得体,听他说话颇有一种“言者释然,闻者陶然”的感觉。孔子对他们两人的谈话没有当即点评,而是待其走后,在曾晳的追问下,才发表看法。“唯求则非邦也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连用五个反问,充分肯定两位学生的治国安邦的政治才能,也表达了自己相信学生,赞扬学生的激动而自豪的心情。孔子就是这样,对骄狂自负的子路,含蓄批评;对谦逊过分的冉有、公西华则委婉鼓励。曾晳最后一个发言,他用极其浪漫的语言描绘出了他心目中无限向往的理想生活,淡泊逍遥的品性可见一斑。对此,孔子喟然长叹,深表赞同。因为,曾晳描绘的清风沂水、性天风月的生活暗合孔子壮志未遂,英雄无路的落魄心态。这是一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喟叹,也是一种心灵共鸣,志趣相投的评价,想必作为学生的曾晳听过老师的评价之后也会感慨吧。四个学生,四种理想,四种性情,孔子因人而异,因势不同,分别以不同的点评来教育学生。这次师生闲坐聊天,可以说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范例。
《侍坐》记载了孔子组织的一次言志活动,对话不仅表达了各自不同的意志、性格和气质,更是孔子师生间卓有成效的一次教育多向互动课堂,展示孔子师徒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育方法的教育随笔,我们完全可以从更多更新的角度挖掘出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责任编辑韦淑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9b392ed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