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比较分析》,欢迎阅读!
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比较分析
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比较分析
杜宝娟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但也是人们研究不甚系统不甚深入的语法现象,这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在阅读古文时如不注意正确分辨,比较容易产生混淆。本文从句子主语和谓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入手,详细分析并归纳出古汉语特殊动宾关系的特征,包括主语使宾语动为使动用法,主语认为宾语如何为意动用法。只要根据上下文意把句子的主谓宾关系搞清楚,就可以辨识特殊动宾关系。
先来看两例: 例1:
①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史记 · 扁鹊仓公列传》) ②孟尝君客我。(《战国策· 齐策》)
乍一看,这两句含“客”的句子,都是主谓宾型的,“客”字都处于谓语的位置,都带上了宾语,但若不注意细细推究,都理解为“把……当作客人”,就会产生误解。①句意为“使……成为宾客”“客之”是用客礼接待扁鹊,使扁鹊成为宾客。扁鹊本不是齐桓公的宾客,路过齐国,齐桓公客礼接待他,他才成了齐国的宾客。“客”说的是宾客扁鹊的实际变化,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全句可译为:扁鹊路过齐国,齐桓公用客礼接待他。②句“客”是孟尝君主观意念上的变化,而不是宾语“我”客观上有什么变化,所以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全句可译为孟尝君把我看成门客了。
例2:
石闻坚在寿阳,惧甚,欲不战以老秦师。(《淝水之战》)
句意:谢石听说苻坚在寿阳,很害怕,企图坚持不战,消磨秦军的锐气。“老”是宾语“秦军”的实际变化,“使秦军疲弊”,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汉书·赵国充传》)
句意:当时赵国充已经七十多岁,皇帝认为他年纪大了。“老之”是汉宣帝认为赵国充老。赵国充七十多岁了,本来就老了,汉宣帝过去不认为他老,现在嫌他老了,是汉宣帝主观意念上的变化,宾语赵充国本身没有变化,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的类型
那么何谓使动用法呢?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也就是说,它阐明的是“使宾语怎样”的意思,是以动宾词组的形式表达兼语词组的内容。在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使动词。 1.动词的使动用法
(1)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难》)
凋:使……凋
句意:使人听后惊骇得红颜憔悴。
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2.形容词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危士臣 (《齐桓晋文之事》) 危:使……受到危险 句意: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名词的使动用法有:A、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B、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两种,如:
A、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
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B、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
今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二十二年》) 二、意动用法的类型
接下来说说意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就是意动用法。“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是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1)吾从而师之 (《师说》) 师:以……为师
句意:我应当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带宾语用作意动,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用作意动的形容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这个句子中的两个“小”都是形容词而且都带了宾语,意思是“认为……小”了,全句的意思是:“孔子登上东山以后,鲁国就在自己的脚下,就像鲁国变小了一样,登上泰山以后,天下就在自己的脚下,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993aae4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