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道家思想的感悟

2022-08-22 23:11: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学习道家思想的感悟》,欢迎阅读!
道家,感悟,思想,学习
浅谈学习道家思想的感悟

201211012910 李趁 教育技术



【摘要】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其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本文就中国哲学史课所学到的道家思想浅谈自己的感悟。 【关键字】道家思想,老子,庄子,人生

因为对中国哲学史感兴趣,于是选择了这门公选课,而并非是所谓的盲目追求国学热。学习了各个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潮,对于道家思想,映像格外深,对其有一种别样的喜爱。道家思想中蕴含的一些人生哲理深深的把我折服。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老子。一般认为,老子本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人。与孔子同时,生活在春秋时代。曾当管理书籍的小官,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馆长之类。按照《庄子》中的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聃”。结果是孔子被老子教育了一顿,但孔子不但未生气,反而猛拍老子的马屁,称老子是“乘风云而上天”的龙,还很激动地感叹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大概就有了“老子天下第一”之语。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老子活了二百多年后,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究竟老子后来仙归何处,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老子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他的著作《老子》(也称《道德经》《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山之作,代表之作。《老子》流传至今,版本甚多。传世本《老子》有81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共5000余字。虽然篇幅不长,文字简短,但却蕴含哲理,闪烁智慧。它用高度抽象概括的语言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一些永恒法则。其中心就是要说清一个“道”字。但“道”到底是什么呢?或许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一开篇便坦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不可名,不可言,不可谈的。道是不用耳朵听来的,听来的道便不是道。道也不是用眼睛看出来的,看来的道不足以称为道。道更不是可以说得出来的,说得出来的道,又怎么称得上是其道呢?道是无形无体的,这种潜移默化的道,或许确实要把自己升华到一个超脱凡俗的圣人才能真正体会其精髓所在。虽然如此,老子还是认为“道”确确实实存在。“道”是万物之母、宇宙本原, “道”又是自然运动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宇宙天地之大“道”,或许就是我们人生需要领悟与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另一代表,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间,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


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其实这话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现实社会中提倡宣传礼仪仁教,然而现在人们的素质没见有提高许多,反倒是贪污腐败、欺蒙拐骗盛行,这多少还是说明现行的一些制度存在一些问题的。法治有它一定的威慑力,然而德治才能去出根本。只有加强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中贪污腐败、欺蒙拐骗的行为。

庄子认为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他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因此他提出了“逍遥无待之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论。“道”是客观存在的,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存在不以他物为条件,不与他物相对,在时空上是无限的。庄子提倡“以道为师”。他认为,人们通过修养去体验“大道”、接近“大道”,可以超越人们对于生死的执着和外在功名利禄的束缚。但这不需要人为的去做什么。庄子的修养原则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以此而可以达到“寥天一”的境界。其生命体验、审美体验的方式是直觉主义的“坐忘”。什么是“坐忘”呢?其要点就是超脱于认知心,即利害计较、主客体对立,分别忘执,认为这些东西(包括仁义礼乐)妨碍自由心灵,妨碍了灵台明觉,即心对“道”的体悟与回归。心净或许才能真正体会“道”的真实含义,才能明白“道”对人们的作用吧。

道家是一个偏好自然与直觉的学派,它深刻反映了当时小农社会那种不甘保守,又不敢进取的思想。对于封建制度的束缚,他们是想打破的,然而对于新社会的发展潮流,却又不能接受。结果只能是对自然的原始社会生活的憧憬和思慕。道家思想就成为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精神寄托。所以可以说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抚慰那些受创伤的中国人的灵魂。子教人以守愚之为智,处弱之为强,其言曰:“·······不敢为天下先”“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从中可以看出老子思想充满着智慧。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一种消极的生活、学习态度,但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很低的地位,然后等待时机爆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呢?中国人不是有一个成语叫“笨鸟先飞”吗?守愚不一定就是你是愚钝的,处弱不一定你就是弱小的,有时候我们应该选择看低自己的成就和地位,这样才能更为明智、更为强大。

对于道家思想的好与坏,我不敢妄下结论。只是个人觉得道家的智慧肯定不会比儒家的差多少。道家的思想或许才是人们真正应该追求的。金钱、权力、荣誉,一切都是浮云,生来没有,死去你也不可能再拥有它们了。或许真正的幸福就是像陶渊明那样享乐于简朴的田野生活。回归于自然,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现在的人们,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回归于自然,因为他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拥有了权力、有了金钱,也不一定幸福。感受自然、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无为”来享受生活的乐趣,

学习道家思想过程中,我从中也汲取到了很多很多人生哲理,道家的许多名言对于我


的启发都非常的大。在我看来,无论儒家道家法家还是其他学派思想,能够启发人,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的。

对我启发最大的就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不仅是生命的摇篮,而且是文化的源泉。古今中外圣贤们往往从流水中获得了人生的感悟。管子在《水地篇》中提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的命题。孔子面对滔滔东去,奔流不息的流水顿生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西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以水为喻,指出“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唐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蕴含着多少人生的况昧?印度诗人泰戈尔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深刻的哲思。“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鹅卵石臻于完美的” 但是在水中真正深刻悟出为人之道的当首推老子。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有道德的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样的品格,为人要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水总是往低处流,故绝无倾覆之患;水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显得那仁慈;水,表里如一,所以它诚信;水,公平如镜,一视同仁,所以它善治;水能荡涤污垢,载舟覆舟,降洒甘露,攻坚克强,功能无量,所以它善能;水,可因循四季,变为雨雪冰霜,保护万物生灵,所以它善时。“七善”是老子对理想人格的阐述。“不争”“处下”是老子的生存之道。的确,以水为镜,可鉴人生:如水之静,淡定从容静若水;如水之明,正直磊落明若水;如水之谦,轻看名利淡如水;如水之化,随机应变柔若水;如水之韧,百折不挠韧若水。

总之,学习中国哲学史不单单是了解了我国中国哲学历史脉络,更重要的我是从中学习到了一种精神的精髓。而道家的思想,作为众多精神中的一粒璀璨明珠,我从中懂得了很多。

【参考文献】

[1]崔大华.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文史哲,1995,01:36-40.

[2]朱晓鹏. 略论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 学术论坛,1997,03:73-77. [3]冯友兰.中国哲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922d027caaedd3383c4d3e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