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的物理学原理》,欢迎阅读!
社会科学的物理学原理
--通过熵来分析部分人难以找到女/男朋友的原因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是守恒的,可以互相转化(比如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不会消失。热力学第二定律进一步指出,虽然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无法100%利用。在转化过程中,总是有一部分能量会被浪费掉。比如,汽油含有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发动机的能量,但是会伴随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废气。即使科技再发达,也无法将被浪费的能量减小至零。
写成公式就是:
能量的总和 = 有效能量 + 无效能量
"有效能量"指的是,可以被利用的能量;"无效能量"指的是,无法再利用的能量,又称为熵。所以,熵就是系统中的无效能量。
考虑到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量,而每一次能量转化,必然有一部分"有效能量"变成"无效能量"(即"熵"),因此不难推论,有效能量越来越少,无效能量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所有的有效能量都变成无效能量,那时将不再有任何能量转化,这就叫宇宙的"热寂"(Heat Death)。所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就是:熵永远在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只是定义了"熵",没有解释"熵"的产生原因:为什么总是有一部分能量无法再利用?
1877年,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对"熵"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他认为,任何粒子的常态都是随机运动,也就是"无序运动",如果让粒子呈现"有序化",必须耗费能量。所以,能量可以被看作"有序化"的一种度量。热力学第二定律实际上是说,当一种形式的"有序化"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有序化",必然伴随产生某种"无序化"。一旦能量以"无序化"的形式存在,就无法再利用了,除非从外界输入新的能量,让无序状态重新变成有序状态。
"熵"就是"无序化"的度量。考虑到"无序化"代表着混乱(实质是随机运动),可以得到三个重要结论:
结论1:如果没有外部能量输入,封闭系统趋向越来越混乱(熵越来越大)。比如,如果房间无人打扫,不可能越来越干净(有序化),只可能越来越乱(无序化)。
结论2:如果要让一个系统变得更有序,必须有外部能量的输入。
结论3:当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无序,而且"无序"的增加程度将超过"有序"的增加程度。
以上部分为引用
为了说明“找不到女朋友”这样的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可以通过物理理论来解释,则必将须理论需要的常量和个人生活的各个要素合理对应。熵理论超乎寻常的适用性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就是从无序到有序的一个过程。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使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流程化,简单化。如果将一个人的“个人生活”看做一个系统处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之下的小系统,将所处的“社会”看做一个常量,通过熵就很容易了解“为什么没有女朋友”这个问题的原因。
熵的变化过程和一个人生活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是相互对应的。首先,一个人的生活作为一个半封闭系统,向着有序化过度必然有着外部能量的注入。不定的资金、碎片化的时间则构成了个人生活体统中无效能量的部分。精力(不论何人的)、资金可以看做外部注入影响
系统的能量。从现实状况来看,年轻时入不熬出,生活总是-忙碌与混乱。根据上文的结论1不难看出,这就是外部获取能量不足,系统内部能量不足以维持有序化模式。而人到中年,有了相对稳定的资金收入和较为固定的生活作息,生活长期处于一个“有序化”的阶段,注入的能量和维持能量达到一个基本的平衡。此时熵值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熵值作为一个必然始终增长的量,小范围内的逆转则一定会产生负面影响。反映在个人生活上则直观体现为“中年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人的主观意志引导着外部能量注入,使得“个人生活”这个系统往有序化发展。整体来看,熵必然增加的特性,促使人类的情感波动,使得我们潜意识产生对异性的强烈渴望,即“个人生活”系统无序化的趋势。在我们所研究的核心,整个问题研究最为关键的一点:“找到女/男朋友”这个过程可以看做“个人生活”这个系统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要素。在完成从“无”到“有”的转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同时也会产生许多无效、无法再利用的能量,例如“情绪波动”、“定期沟通”、“额外的资金支出”等等。这就是熵值增加在我们“个人生活”系统中的直观体现。
既然物理学变量和社会学要素有了合理的相互对应,那么用物理学原理来分析社会学现象就不再是一件难事。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女/男朋友通常是一类人长期的生活状况。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情况更加难以改变。这种状况在一个人完成从学校步入社会之后展现的尤为明显。“碎片化的时间”、“难以自由支配的资金”、这样的状况不断产生,使得找女/男朋友的过程越发困难。从熵的角度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生活趋向于有序化,“个人生活”这个系统在“社会”常量的框架下趋于封闭。人的主观意识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主动将“个人生活”这个系统维持在有序的状况下;一旦生活模式确立,如果没有强力外部能量的影响,“个人生活”这个系统会持续稳定,其能量总量及熵的总量都会持续增加。将“女/男朋友从无到有”这个转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注入,系统能量总量的加大使得需求的能量随之增长,而社会作为常量能够供给“个人生活”这个系统的能量始终是有限的,因此这个转化过程在最终会因为能量供给不足而无法实现。因而我们不难得出第一个结论:
1、当一个人单身时间越久,找到女朋友的可能性越低(系统内熵值达到最大,能量将无法继续转化)
当然,这个结论完全能够作为部分人找不到女/男朋友的理由存在,但仅仅只能作为补充理由。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要通过具体现象来说明。
第一种现象:两个本没有联系的人从认识到交往,完成“女/男朋友从无到有的转化”可以看做两个独立系统的完成从无序到有序,并进一步融合的过程。能量总量增加,熵的值必然要升高。但从现实来看大部分的从陌生人变为情侣之后,生活似乎都更加的井井有条。换言之当两个“个人生活系统”逐渐融合时,大部分情况下,新系统的状况都是朝向有序化发展的,熵值的增加通常并没有造成新系统内的大幅混乱。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极为常见的情况,其那就是谓的“好人”,具体表现为追求异性过程中不断被拒绝又冠以“好人”的名号,另一方面这类人对于别人的感情问题总能提出合理分析,能够为他人的感情给予果断的帮助。这类人始终处于表现为感情专家,却又无法解自身问题的尴尬境地。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当把熵的理论运用起来,一切都很明朗:根据上文熵的结论2描述,系统往有序发展必然存在注入的外部能量。因此,这部分能量的来源则显得至关重要。
之所以一直强调将“个人生活”看做一个半封闭系统,就是因为在“社会”这个常量下,每个“个人生活”系统必然会有交集。总体来看,当两个本没有联系的人从认识到交往,完成“女/男朋友从无到有的转化”以及两个系统融合的过程。与之交集的第三方系统,在为他们提供着转化所需要的大量能量(精力、资金),来完成无序到有序转化的过程。(表现为解决情感问题)
毋庸置疑,这个第三方系统必然是那些找不到男/女朋友的人群的“个人生活”系统。
正因如此,这也正好解释了第二个现象,为什么能够轻松的解决朋友的情感问题,而却无法解决自己:不到男/女朋友的人群的“个人生活”系统将大量能量提供给自己朋友的“个人生活”系统使之趋于“有序化”,让其更加稳定;于此同时,由于并没有外部能量的增加,系统内能量总和不变,熵大量增加,自己的系统转化所需的能量严重不足,导致系统处于无序化趋势。这就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关键。总和来看我们可以得到第二个结论:
2、当为帮助他人解决情感问题时,找到女朋友的可能性减小(系统内能量输出,系统趋于混乱,熵值扩大)
从现实的状况来看,在“社会”这个常量下,无数个“个人系统”的交集必然不是单一的、线性的,而是网状扩散型的,一个系统可以与多个系统相互有交集。这使得能量输出的过程具有重复性。结合上文有关熵的结论3,我们知道一个系统的有序必然伴随着一个系统的无序,然而在这过程中能量总和没变,但能量的转换熵是必然要增加的。所以得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推论:
3、当身边的朋友找到甚至不停更换男女朋友时,会使得一个人更加难找到男女朋友(当一个系统变得更加有序,另一个系统将变得更加无序,而且"无序"的增加程度将超过"有序"的增加程度。)
根据以上三个结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找不到女/男朋友更多的时候是处于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一方面,日常得到的外部资源不足以完成“找到女/男朋友”这个转化过程, 另一方面,对于周围朋友的感情生活的认知与帮助过程又在消耗着有限的资源。而消耗量又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进而进入他人生活愈发完善,自身问题愈加严重的恶性循环。这三点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一部分人找不到女/男朋友这个问题的产生。
综上所言,通过社会科学研究要素的转化,我们将一个社会学问题通过熵来运用物理学方法分析,得到了三点重要的结论。我相信这三个结论足以说明通常情况下一部分人为什么找不到女/男朋友。从宏观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能量总量是固定的,因此能够提供的将单身男女转化为情侣能量也是有限的,熵处于最大状态时,能量转化随之停止,人类社会的“热寂”便会到来。此时则不会再有情侣产生,一部分人则再也无法找到女/男朋友。尽管这离我们很遥远,但对于那些总是找不到女/男朋友的部分人来说无非是十分残酷的。不过正因如此,对于找不到不到女/男朋友的部分人有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解释: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8b25d780975f46527d3e1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