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纪念介子推

2024-01-20 17:56: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寒食节纪念介子推》,欢迎阅读!
子推,寒食节,纪念
寒食节纪念介子推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介子推护驾有功。当重耳返回故国即位,介子推却躲入深山避官。重耳放火烧山希望逼出介子推,没想到却把他烧死了。后人为纪念介子推,便有禁火之举,并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介子推,晋文公重耳(献公子)微臣,后人尊为介子,周代晋国大臣,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636)。县志云,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欲求却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树而死。

割股啖君的故事就源出介子推。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虐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 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重耳返国,实为天意,介子推却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介子推无视狐偃等人的夹辅之力是错误的,但其中丝毫没有对晋文公的怨恨;没有对功名利禄的艳羡。有的却是对狐偃,壶叔等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介子推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介子推终究没有因晋文公放火而出来。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


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秦二世时,介子推迁葬于故里裴介村。并改绵山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过错。将一山岗定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

介子推“舍身赴义”的洁芳善行,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介子推不言禄的行为也是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体现,正因为如此,黄庭坚赞叹道“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

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 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 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 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 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 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 山踏青,’并要头戴上用柳条编织的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 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其实,寒食节与介之推只是依附关系。从先秦的文献记载可知,当时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周礼》中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867ad30a1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