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句子的比喻义》,欢迎阅读!
句子的比喻义
比喻、借代、夸张、反语、双关等都是积极的修辞方式,它们的使用不仅仅给语言带来了生动性和形象性,而且在这生动与形象之中又有新的意义产生。比喻就是意义的转换。从词语运用的方面说,一个比喻就是赋予一个词它本来不具有的意义,或是用一个词表达它本来表达不了的意义。例如:
①当我们共和国的“建筑师”们撰写《宪法》和《独立宣言》中的富丽堂皇的篇章时,他们是在签写一张“期票”,每个美国人都是这张期票的合法继承人。这张期票是一项允诺,即所有美国人——非但白人,还有黑人都保证拥有不容剥夺的生活的权利,享受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讲》)
这里的“建筑师”和“期票”等词语,表达的已经不是它们本来的意义了,而是一种比喻意义。“建筑师”比喻共和国的创建者,“期票”比喻下文所说的“允诺”,即无论白人、黑人都有享受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换个角度说,比喻标明了事物间那些尚未被人们领会的关系,并且力求使这种领会永远保留下来,最终变成思想的片断或一些类的符号。一个比喻一旦产生,就可能被社会接受并将比喻意义永远保留下来,最终变成静态的语言符号。例如下列词语的比喻意义都已经进入静态语言范畴了:
②草包 冷箭 后门 绿灯 加油 基础 桥梁 山脚 电流 从词义发展的角度看,词的意义是一个弹性很大的实体的集合,它们浓缩或隐蔽在词的外壳中。当一个比喻投入使用时,实际上是将这种内涵的意义发掘出来,由隐变显。从这个角度说,词义的潜在义项是无穷的。例如: ③孔雀高兴地亮起了自己的旗帜。
④无边的草原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在这里“旗帜”是“孔雀的尾巴”的意思,“风平浪静的海洋”是“平展的无边的草原”的意思。只是别人没有发现,而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它。 比喻有三个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
相似点是联想的线索也是联想的结果,是比喻的出发点和归宿。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很多时候,一个比喻的相似点不止一个,而是两个及两个以上。 例如:
①(南国之秋,当然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这里,括号中的句子是下文的中心句,也提出了下文一组比喻的相似点:“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②生活,像浩瀚的海洋。当你摇着生命的小船在人生的海洋中游弋的时候,你既会看到旖旎的风光,也会看到凶险的恶浪。 这里,第1句是比喻,第2句是对这个比喻的解释——解释中包含着相似点。这个比喻句的含义是:借用“浩瀚海洋中有旖旎的风光,也会看到凶险的恶浪”,说明生活中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艰险的一面。 相似点在上下文中,在很多时候,本体和喻体也在上下文中,解读这类比喻,就更需要借助于上下文了。例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大宅子”、“鱼翅”、
“鸦片”、“烟灯”和“烟枪”等,在较小的语言环境中很难弄清它们的所指。
1999年社科文
创造宣言(节选) 陶行知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
文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这里,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刀法”比喻的是教育方法;“万像”指众多的教育对象;“万像同毁”比喻众多教育对象被毁(教育失败);“万龙点睛”比喻众多受教育者成才(教育成功)。总起来看就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教育对象被毁灭;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86151ad65ce05087632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