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教学“六字诀”》,欢迎阅读!
古诗教学“六字诀”
古诗教学六个字的基本教法应该是:浓缩语句要“扩”;古今差异要“说”;成份省略要“补”;语序倒置要“挪”;引用典故要“考”;诗眼佳句要“嚼”。
“扩”就是要把诗人本来高度浓缩了的语句加以扩展,使诗句本来的意思明显化、具体化。如:“遥知兄弟登高处”中的“遥知”,这个词就必须扩展开来,解释为“遥远地知道”。这样把词意扩展开来学生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说”由于古诗“古”,所以就有古今差异较大的字义、词义和古今不同的语法现象。在讲解时要把这些不同点向学生讲清楚。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这里的“可怜”我在教学时向学生讲明它不是“怜悯”“同情”的意思,而是作“可爱”讲。通过这样详细的分析,学生自然容易掌握了。
“补”成份省略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碰到这种现象,只要把省略了的成份补起来,学生就会不讲自通了。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就省略了主语谁,谁对愁眠这样补上以后,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挪”即“挪动”调整句子的顺序。讲解古诗时,要把因对仗、协韵、平仄等而倒置了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调整,调整以后再解释就容易多了。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个句话,我在教学时实行颠倒词序讲解,译为“满天霜”,也就是“满天降落着霜”,学生一听就明白了。
“考”古人写诗常常引用典故,在讲解时,对于诗句中所用的典故要给学生实行恰当的“考证”,才能使学生弄清诗句的真正含义。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这里的“茱萸”,是古代的一种象征物,在讲解时结合相关实例一说学生很快就懂了。 “嚼”就是咀嚼、品味,就是说我们在讲解古诗时,对于诗中一些关键的、传神的或者有哲理的字、词、句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咀嚼、品味,从而把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引到更深一层。例如教学《前出塞》一诗时,文中“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一句,这里的“苟”应解释为“假如,如果”;“岂”作“难道”讲。这样通过详细的讲解,学生的疑难就迎刃而解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8035bbef6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