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第(1)课时

2022-05-06 05:1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5古诗两首第(1)课时》,欢迎阅读!
古诗,课时


学校(四 年级 语文 )科教案



课题(单元)

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



新授课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两首古诗。

.应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的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句中诗中所含哲理。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感悟诗的意境。 .理解诗中所含的人生哲理。 2个课时

第( )课时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师准备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磁带。学生预习《题西林壁》,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肖美茹 教师行为

成员



肖美茹、陈艳玲 学生行为



意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主备人

一.课前引入:展示挂图(幻 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 灯片) 话说出来,多半会想到庐山 介绍图中是我国最有名 的雄伟,比如连绵不断、



气的山峰之一――庐山。1.5 低起伏的山峰等。 3.5 提问看了这幅画,大家对 挂图的出示让



庐山有怎么样的印象? 学生更直观的 感受到了庐山

.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1 .反复自由朗诵,划出相关6 的雄伟风姿,求:我们来看看作者眼中的 词语。 理解课文奠定庐山又是怎么样一种情形。 了基础。 请大家朗读课文,对照着注 释,试着翻译,画出不理解




的词语。

三.理解诗句意思: 1.指导诗中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说出来翻译,组织学生互评,看是否把诗中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说出来。

2.教师朗读古诗,让学生思考:作者是站在一个地方在观察庐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引导学生由诗中具体的字来体会作者的观察地点。

4.引导学生借助动作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让学生张开手,从正面和侧面观察一下,看看又什么不同。

5.引导想象“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画面。

6.组织讨论、交流:庐山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始终看不出庐山的真面目?

.组织讨论,交流:从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五.总结:启发谈话:“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例子说一说。

.指导背诵。

1.结合挂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翻译古诗,形成对古诗的初步印象。

2.听老师诵读,思考问题。 3.“横”“侧”“远”“近”、“高”、“低”几个字看出诗人在庐山时,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观察、欣赏。

4.张开手,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会看到不同的摸样。

5.想象庐山“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画面,并用语言描绘出来。

6.通过讨论感受到,诗人不管在哪个地点看,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因而见不全它的真面目。 讨论后明确:人们观察事物1 的立足点不同,就会得到不 同的结论。要认清事物的本 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 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1 结合生活实际,说例子, 感想。 2

5



用“手”这座“山”直观且形象第表明了诗句的意境,使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并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明白诗句的意思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蕴涵的道理,从而受启发, 伸到生活实际5 中来,使学生真 正的学有所获。 2

2 使学生能熟练 的背诵课文

9

作业布置 1 板书设计




作业:1.抄写课文

2.抄写生字 3.背诵课文

题西林壁

横看:多座山峰 侧看:一座山峰

远看:崇山峻岭,连绵起伏 近看:一座或几座山峰

高看:白云之上,大大小小的山头 低看:悬崖峭壁 教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7c7b629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f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