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023-04-22 05:39: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欢迎阅读!
前置性,学习能力,精心,作业,自主
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在以前的课堂上,老师总是就一个知识点反反复复、喋喋不休,生怕自己哪里讲的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点不理解。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前置作业是生本课堂的一项重头戏,这戏演得精彩与否,关系到一节生本课是否得到有效的开展、是否获得成功。因此,精心设计好“前置性作业”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利用“前置性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1.前置性作业的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突出。

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紧贴教材的重难点,其宽度与深度都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展开,教师构思的宗旨应该以深入浅出,哺教材为出发点,否则,变成舍本求末了。

“角的度量”这一课,我设计了如下前置性作业: 1)观察量角器,说说量角器上有些什么? 2)你有哪些疑惑?

3)任意画一个角,试着量一量它的度数。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第(1)、(2)两题是让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第(3)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在讨论你有哪些疑惑时,有学生提到:“为什么量角器上有两个0-180?”,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立即组织学生讨论,而是简单的说了句:“这个疑问,我们马上讨论第三题的时候再来解决”。讨论第三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的角开口朝左,有的角开口朝右,量的时候都要把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朝着哪边的“0”,我们就要从哪个“0”开始数起。朝左的就要从左边数起,朝右的就要从右边数起,所以量角器上要有两个0-180。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刚才的疑惑,对于量角的方法也很好的得到了掌握。 2.前置性作业要具有讨论性、开放性。

翻开书,总感觉书上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杂,有的知识点很难或无法设置


前置性作业。郭思乐教授说: “教材具有开放性。教材应当有一部分,是开放的。需要开放,不仅是知识的宽广性决定的,更是学生的自我主宰性决定的。基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基础知识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都可以调动起来,利用起来,成为基础知识的载体。”从郭教授的这段精辟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面对教材我们需要建立广阔的整合教材观,要打破那种传统的“用教材教”的传统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构思出科学有效的前置作业。“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以“认识平行”为例,我设计了如下前置性作业: 1)准备一个长方体,任意找两条边说说它们是什么关系。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行”?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互相平行的例子。

让学生先课下自学,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与全班同学就自学内容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讨论第一题时,有的学生找的是同一个面上的两条边,有交叉的,也有不交叉的。有的同学找的是不同面上的两条边,这一块是学生难以掌握的,因为学生准备的长方体都是些纸盒,对于不同面上的两条边,学生很难看出来,有的同学又想到可以把我们的教室看作一个大的长方体,通过对“教室”这个大长方体的观察,学生认识了“同一平面”这个知识。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一结论。这时,丁凡同学提出了新的问题,他说:“前面墙的上面一条边,和后面墙的下面一条边,也不在同一平面内,这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的。这一问题一出,学生似乎对刚才讨论得出的结论有所怀疑。这时,我用手势给同学们比划了一下,张诗乐同学立即反应过来,我们可以把这两条边想象成斜着的一个面,这两边还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的教学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生不仅理解了平行的意义,空间想象能在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3. 前置性作业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7b0879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