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观后感」

2022-05-27 21:08: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圆明园》观后感」》,欢迎阅读!
圆明园,观后感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这部在我国纪录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影片口碑一直不错,无论是直击人心的主题,还是我国首次大规模的使用三维仿真电影的动画技术,其都有尽力将一个华丽至极绝美如梦幻般的皇家园林还原于现代的观众。

这部影片上映于206,高中第一次观看时,毋庸置疑,震撼和愤慨是最大的感触,或许再带些青涩的判断与言论。今日重看,那种震撼和愤慨仍在,只是那些曾经青涩的东西已经沉淀,虽言不出口,却着实仍痛在内心,我相信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那种疼痛肯定会不由的被鞭策吧,更何况所呈现的画面是如此的华美绝伦,解说词中的它是如此辉煌多姿。而更要害的是这个绝美辉煌的昔日帝国正是你现在所站的这片土地!

“在地球的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他的名字叫圆明园。 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造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一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 这个奇迹已经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的教堂里的所有珍宝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

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法)雨果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你看。没错!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一个外国旁观者的描述语言都如此之美,你还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副画卷?以前看到雨果的这段文字时,我真的连去想象的勇气也没,也许真的是因为太美而想象力极度缺乏,但更多却是:美至极,伤之欲痛!记得很多观众看完后,说的最多的话都是那句:那么美的东西,你们怎么舍得下手……

是啊,能带走的都带走了,带不走的挥之一炬,我们也不许拥有! 其实脱开主题,单将它作为一部纪录片来看,它确实是较为成功的,至少在中国,当然不只因为它采用的技术。《圆明园》其实也是对历史纪录片的一种大胆尝试,圆明园毕竟是一个不复存在的建筑群体,人们无法以写实的风格来进行叙述它灵活将剧情片的多种叙事方式与纪录片进行“联姻”采用演员演绎宫廷帝王生活与修筑、毁灭圆明园的历史,采用数字技术以虚拟的方式再现历史“真实的圆明园”,再配以展示绘画、档案文献和圆明园遗址的纪实手法拍摄,讲述了圆明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辉煌到毁灭的整个过程。关于用纪录片的外壳来讲述剧情片的内容这一问题,之后会专门举例作文一篇阐述自己的观点。

先抑后扬在《圆明园》中使用的非常明显,其在整体结构上,90分钟的影片用了近60分钟来表现大清帝国的富裕与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的绝对实力与魅力,而这些占了近2/3时间的客观介绍和美好影像为后面主题情绪的爆发做足了铺垫。美的越完美,人们越爱,甚至连一点瑕疵都不能容忍,更何况被一群恶棍如此的践踏,抢劫的片甲不留,焚烧的体无完肤。

其实之所以说起这个先抑后扬,只因刚才有见到一些朋友的文章中说此片很有空大假虚之风,因为用了太多的墨水在陈述历史介绍人物,而提及圆明园的地方或其他实物少之甚少。但芋头想说,无论是圆明园的建成还是被毁灭,它之所以影响极大,绝不是因为它世间绝有的瑰丽与所投入的财资与人员精力吧~


圆明园不是一个普通的私人花园,而是一个矗立于当时世界东方之巅帝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代表的不只是一个或数个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才能,而更多是身后支撑其出现的巨大国力与封建皇室至高无上的权利。而它的毁灭,也不只是一个因经不起战火洗礼的普通建筑物,也不是一场简单的人为灾难,而其代表的是涉及我国民族自尊和主权的一场非正义的野蛮侵略,一场让我国后人铭记在心的耻辱历史,却也更是一个时代车轮行过的痕迹——陈旧的封建社会必然要被新的文明社会所代替,弱肉强食不只是自然界的生存规律,也是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潜规则!这一切的一切,远超出了一套建筑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能和含义,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背景来陈述铺垫,我们怎能将它与其他建筑物区分,怎能认识到它独有的符号性和身后的历史性?怎能深切的体会到我们失去的和不再拥有的不可承受之重……

对于这种表述有别与传统的以“己方”为视角的手法,以“他方”的言语讲述圆明园的建筑历史与南京城的遭际命运,我们首先是该尊敬导演的匠心独运的。起码它有意识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历史评判的“主观性”,增加了揭密历史的“客观性”,毕竟受害者是我们,如果话出我们之口,即使已做到绝对的客观,也很容易在观影前就被戴上自锤自怜、主观呻吟的帽子。

可我们又不得不否认,此种单一的外域视角表述也使得影片缺少了厚重感。这种对历史建筑及其事件的纪录式呈现,理应是一个全方位的追述。我们可以尝试用多视角的方式来讲述,比如大清王朝的正史记载,时代文人所感,历史学家所究,甚至是西方列强的种种态度与言论。包括即使影片已用多半篇幅来介绍来铺垫,但其实在重观影的过程中还是感觉到力度的欠乏,如有加料,可考虑在一些不可估价的艺术珍宝上或其他细节略做些文章。

曾经的金碧辉煌,如今的残垣断壁;曾经的壮阔富丽,如今的灰烬苍凉——这些对比的影像仍在脑中继续。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与衰败。《圆明园》,记录了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

只希望人们能够牢记历史发愤图强,国家强大了,才能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7a09d74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