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与儒家文化-汉语版

2022-05-02 04:54: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武士道与儒家文化-汉语版》,欢迎阅读!
儒家,汉语,武士道,文化
中国儒家文化与日本武士道“忠”比较

相同点:

含义相同:儒家思想从建立统一的君主制国家开始,宣扬“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承认

君主是整个国家最高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并大力提倡忠于君主终于国家的忠君爱国思想;武士道把家族的利害与其成员的利益联系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认为国家先于个人而存在,一个人在国家中出生并且是国家的一部分,因此必须为国家或者其执政者而死。



对象相同:尽忠的对象始终是执政者或者国家

秦汉之前中国儒家思想主张尽忠的对象是诸侯国的君主,而自秦汉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绝对君主制的确立,忠君观念也被片面的强化了。汉儒董仲舒:“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汉人的忠君观念普遍加强。著名经学家马融曾大发议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伏,莫大于忠”。认为“忠”能巩固君臣关系,安定国家社稷,感动天地神明。宋明理学家进一步宣扬父子君臣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定理”。而宋明之后,臣下对君主绝对服从与听命的愚忠观念笼罩整个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武士道:日本武士价值理念的核心即是“臣对君无条件的忠诚与献身”。镰仓、室町、江户时代,武士尽忠的对象是为自己提供衣食俸禄的君主,明治以后尽忠的对象则转向天皇、国家。

尽忠的目的和手段类似:二者均主张谏言,而尽忠的最高形式都是以生命来表明自己的

忠诚。

中国儒家文化中孔子在回答鲁定公如何处理君臣关系的问题时说:君主应以礼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衷心的服侍君主。臣子应向君主尽忠,不要阳奉阴违的欺瞒他;臣子有向君主进谏的义务,如果君主不听,可以当面触犯他。

武士道“对那些为了君主的无常意志或胡思乱想而牺牲掉自己的良知的人,给予很低的评价。这样的人会受到鄙视,被看作妄臣或宠臣,如果做不到匡正君主的错误,则任由君主处置自己”《武士道》——新渡户稻造)

二者均早期反对愚忠:中国儒家思想:孔子说君臣关系是平等的,君主以礼对待臣子是

臣子忠于君主的前提。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君臣关系是相对的,如果君主有大的过错,又不听臣子的反复劝谏,就可以将他废为平民。甚至杀掉一个暴君。 武士道:“武士道没有要求我们的良知成为任何君主的奴隶。 “对那些为了君主的无常意志或胡思乱想而牺牲掉自己的良知的人,给予很低的评价”。出自《武士道》——新渡户稻


不同点

二者地位不同:中国儒家文化始终以“仁”为核心;在日本,武士社会以来,“忠勇”则

成为超越于一切之上的最高道德,日本武士价值理念的核心即是“臣对君无条件的忠诚与献身”

日本武士是以杀伐为职业,以杀人和自杀来向主君表示忠心,并以此领取俸禄的新兴社会阶层。因此自镰仓武士社会起,日本儒学便逐渐背离了以“仁慈”为核心,以高度尊重生命为原则的中国儒学体系,形成以“忠勇”为核心,淡化生命的武士道伦理体系。不仅带有浓烈的杀伐气,且由奈良平安时代天皇贵族的“贵生”,而转向将军武士所崇尚和渲染的“死亡哲学

江户儒者山鹿素行(16221685)提出,只有对国家、天下、人民尽力,才是最大的“忠”即“公共之忠”公共之忠”应在父子之上,若有违天下、国家利益的无道行为时,儿子必须报告或自行加以阻止。江户儒学权威林罗山15831657在忠孝观上认为,忠孝“两者不可得而兼也,舍轻而取重可也”,即“君国大事”为重要之事,它远比“父家之私事”更重要。

二者本质上不同:中国的“忠”是以仁慈为本位的“忠”,尊重人性;而日本之“忠”则

重君臣之间的戒律,强调臣对君无条件的绝对忠诚,是彻头彻尾的权威至上主义,并演绎为冷血之“忠”使人伦关系中双向的道德义务,变成了下对上,卑对尊单方面的绝对服从,形成“亚洲式对人格的侮辱”

例如: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剑》中曾揭示了天皇制下无条件愚忠的“景状” 有许多校长因火灾差点殃及校内悬挂着的天皇相片而引咎自杀;有些教师也为抢救这些相片遭焚毙;也有些人因为向民众奉读敕语(教育敕语或军人敕语)时,犯了一点儿口误,因而自杀 1882年《军人敕语》则教育日本军人义勇奉公,必要时就必须自杀。二战中日军神风特工队肉弹,太平洋诸岛日军集体“玉碎”,自杀式飞机,自杀式潜艇等等,均令世人领略到日军野蛮、疯狂、残忍、非人性的一幕,日本近代“忠君爱国”的教育体制则制造了一大批只知服从的“战争炮灰”

日本的“忠诚至上”早已脱却了儒家尽忠的本义,而与日本本土的氏族神信仰、天皇信仰等杂糅为一体,而失却了儒家人本主义的合理内核。 中国儒学重“君臣之义”,讲求君臣之间双向的道德义务。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为政》。孟子亦云:“君子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子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 离娄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764de35ee06eff9aef807a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