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
作者:曾小华
来源:《师道·教研》2011年第06期
我有幸听了珠海市一位名师的一节高中语文古诗阅读欣赏课,感受最深的是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当课堂进行到朗读环节,先是全班齐读,再是自由大声朗读,后是个别朗读。一个学生读完,就有另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要求PK,用普通话读了还不够,有个四川的学生要求用自己的家乡方言来读,接着就有要求用客家话、白话、潮汕话等方言来比拼。学生的激情也点燃了教师的激情,授课教师也要求用家乡话与学生比拼一下。朗读,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当今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普遍现象是一切为了高考,高考考什么,教师就在课堂上教什么。于是,古诗词阅读欣赏本该书声琅琅的课堂变成了“分析意象”“分析意境” “分析情感主旨” “分析表达技巧”。音韵浑然天成、和谐无比的诗词就这样“分崩离析”了。诗词本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教师可以将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少讲多读、以读代品、领略诗境。 一、 感受语言美
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须入于眼,处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感知。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感受到清新幽雅,动静相衬之语言美;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感受到朴实无华,明白如话之语言美。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人们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不去朗读,我们就品味不出诗歌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体味不出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了。 二、 体味情感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 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融入自己的人生经验,才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诵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之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伤之情;读“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自会感受到杜甫的漂泊怀乡之情,忧国伤时之心,身世飘零之感 了。如果抛开朗读,仅从诗歌意象割裂开来推测作者的情感,只能是贴标签式地将感情贴上去,读者并未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这样的理解又有何意义?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有何趣味呢? 三、再现形象美
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嗅其味,如扪其形。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须在脑海中确立自身贬官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州,独临赤壁,祭奠江月,伤悼古人,感吁“华发早生”,但非失望颓废的主人公“视象”。 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能凸现辛弃疾睹国事衰败,痛壮志未酬,于豪壮中略见悲凉之“视象”。诵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一个悲时慨世,泪流满面的诗人如立眼前……诗歌阅读如果只求将诗背出、默出,了解写作背景,记住思想感情,那这样的课堂该是多么的枯燥乏味呀。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读,作为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作为与母语教学的特点相吻合的古老经验,新课程、新课堂不但不应拒绝,而且应发扬光大,合理渗透。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要以读为前提,以读为中介,以读为纽带,以读为归宿。因此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特别是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要做到每节课都要读,人人都要读,用普通话读,用方言也可以读,学生要读,教师也要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过把瘾”,让朗朗的读书声成为古诗阅读欣赏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邱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75b203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