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科普知识

2023-10-30 12:08: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月球的科普知识》,欢迎阅读!
科普知识,月球
月球的科普知识

月球的科普知识

月球,是围绕地球公转的一颗自然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月 球的科普知识,希望有所帮助!

月球的科普知识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 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 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 片寂静的世界。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土地方,温度高达 127°C晚温度可低到-183^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 夕卜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 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 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 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 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 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 月亮的质量是地球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 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 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 384400公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 363300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样,月球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 南北极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凹陷约400米。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这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后, 再回到的空间位置已不是原出发点了。由此可见,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参与多种系统的运动。月球的 运动和其他天体一样,月球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月球除东升西落外,它每天还相对于恒星自西向东 平均移动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都比前一天约迟50分钟。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 转的反映;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恒星月”,平 均是277小时4311秒。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它本身也在自转。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 是相等的,即1 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

月球这种奇特地自转结果是: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而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 样,只有靠探测器才能揭开月背干古之谜,人类的这个愿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实现了。当今大型天文 望远镜能分辩出月面上约50米(相当于14层高楼)的目标。

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玉免(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一一《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 了无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一一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一 一方干);桂魄


(桂魄飞来光射处,令浸一天秋碧——苏轼);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顾菟 (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苏轼)。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 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月球的形成背景

46亿年之前,地球正在孕育当中,地球上的生命更没有诞生。太阳系还处于混沌初开的太阳星 云阶段。在年轻太阳的周围,庞大的气体尘埃星云中,尘埃与块状岩石不断的凝聚、碰撞、吸积,星云 中的部分物质开始生成为环绕太阳的行星和卫星系统。

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恒星碎片汇聚而成,开始月球质量很小,恒星碎片撞击月球的动能也很小,随 着月球质量的增加,在万有弓I力作用下,恒星碎片撞击月球的速度加快。撞击月球的动能在不断增强。 月球表面开始融化,慢慢月球表面形成炽热的岩浆。这时月球的球体被地球的引力拉长,自转中的月球 在内摩擦作用下,停止相对地球的自转。当月球慢慢令却形成壳体,月球就形成今天有平衡动的现象。 当壳体固定下来,壳体内的岩浆,会慢慢令却收缩。慢慢岩浆就会和壳体脱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壳体 内就会形成很大的空间。岩浆在万有引力作用下,会自然形成球体,这时月球壳体内就形成一个很大的 空间。因月球最初形成时,恒星碎片动能很小,地核越往里温度越低。

月球的成因探讨

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对月球的起源,历史上大致有三大派。而后期则在各种说法的基础上,结合 研究果而新形成了"碰撞说”,但并未定论。

分裂说

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 《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 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 洋。

这一观点很快就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 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 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俘获说

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 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 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像月球这样大的 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同源说

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 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 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 年龄至少应在53亿年左右。

碰撞说

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先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 0.14倍的天体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 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 机会就很大。

—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干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 运动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极 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 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 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74dba13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