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说课稿

2022-11-03 19:06: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木兰诗》说课稿》,欢迎阅读!
木兰
《木兰诗》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木兰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教材

《木兰诗》选自语文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材是按文体组元,《木兰诗》所处的这个单元是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文言文单元,(而《木兰诗》是本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也就是说,学生们已经学过一些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对文言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单元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木兰诗》的教学也继续贯彻这一主旨。《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形象。

二、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并在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建议中说道: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七年级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接触过一些文言诗词,但毕竟很少,对《木兰诗》中一些特殊的字词、诗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生活在和平安泰的年代,生活经历贫乏,所以学生对《木兰诗》的思想内涵的领悟也存在困难,而在木兰身上体现了我国人民爱祖国、爱父母的优秀文化传统,今天学习这篇民歌,重要的正是要让今天的孩子感受并理解这种传统。基于以上对课标精神的把握和对学生知识结构、思维特点的分析,依据新课标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三点:

1.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言句式(对偶、排比、互文、复迭等),体会民歌的声韵美,背诵课文。

2. 学会利用注释、工具书查找、筛选资料,独立自主地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3. 理解诗中塑造的木兰形象,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首先放在言语教学上,如文言字词的积累,文言句式的理解等;其次是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教法

首先,我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课前让学生自己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背景资料借助工具书尝试自己翻译课文,并利用早读时间布置学生朗读全文,以便学生对《木兰诗》有初步的感知。

本着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积极对话,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的目的,我在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充分体现自主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避免满堂灌。主要教法有:

1、诵读法:读是呈现文本内容的基本方式,尤其对于文言文,古今汉语的差异形成了理解上的隔阂,需要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语感;同时文言文声韵优美,琅琅上口,教学中运


用不同的诵读方式还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如表演读、选段轮流读、模仿读等等。

2、复述法《木兰诗》是一首典型的叙事诗,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理清诗的整体脉络。复述法便是着眼于此,让学生在消化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木兰的故事,既及时回馈了前面的课文内容及言语方面的教学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对于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和文言句式的理解,我选择了鉴赏法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4、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多次运用,这是基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消除初学文言文时的畏惧心理而设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生活经历,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会出现不同的疑难问题、思维偏颇,讨论的过程能施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生生互动,释疑订正、补救提高。在文言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有不同解读的句子,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 学法

我认为,教法和学法是内在统一的,因此,我主张学生的学,也是一个和文本展开对话交流的过程,正如新课标中所说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理解的对话,是一个多重的对话,包括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师生和文本及作者的对话等等。这些对话都是以文本为核心,在文本的基础上生发的。但因为我们所学的《木兰诗》是文言文,要让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对话自然就比现代文要难一些,至少古今汉语的差别就使学生在了解文本内容上存在着障碍;加上古今文化背景的差异,又给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造成了困难。因此,我强调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反复接触文本:课前准备阶段,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资料来自主学习和文本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难懂的字词句认真地解释和探讨,而且各种方式的贯穿于课堂学习的始终。以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更深入的对话。整个过程中,我认为是积极倡导并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自己能理解和读懂文本。

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时数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北朝乐府民歌;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强化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研讨赏析,对诗歌进行美点追踪,合作探究,就最想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体会木兰形象及其积极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求新知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接下来我将重点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

由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师生共同总结,明确诗歌的创作年代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Powerpoint课件展示)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71a9407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