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男权视角审视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美

2022-10-19 11:44: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男权视角审视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美》,欢迎阅读!
男权,中国,审视,视角,绘画
以男权视角审视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美

作者:张亦驰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8



张亦弛

(安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要:中国女性美从古至今都是绘画中重要元素,在各个时期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女性美的认识程度和审美标准也是各不相同的。封建社会时期,女性美在绘画中以女性静态仕女图为主。新中国时期对女性绘画创作的束缚,使得绘画中的女性美不能多方面的表达。当代社会愈加展开了对女性美的绘画追求,但中国传统的男权思想依然左右着中国的女性美在绘画中的情感表现。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时期男权思想对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美的影响,重点探索女性美绘画受男权文化影响的原因。

关键词:男权视角;女性美;中国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208-02

一、封建社会女性绘画审美的局限性

中国母系社会解体后,女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开始走向衰弱,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成为男性主宰者的工具,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女性一直都处在了男权主导之下。在中国古代绘画中,也体现了这种古代女性美的追求,在绘画中所塑造的女性审美形象,都受到封建社会理观念的影响,完全是按照男性的审美意识来塑造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有众多的女性形象。早在原始社会,器皿和岩石上就出现很多中国女子的形象,通过简洁的线条,夸张的五官,突出的形体特征,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生殖器的崇拜和对生命的追求。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中所塑造的女性美的形象就代表那个时代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要求。唐代仕女绘画对女性美的表达更加别具一格,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展示了唐朝贵妇春夏之交游园赏花的情景,她们在庭院中扑蝶、逗犬、戏鹤、拈花,仕女们持扇相随,神情优雅,体态丰满。当时社会男性对女性审美标准是:体态丰满、肌肤白皙、雍容华贵。明清时期,男权审美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又有了新的变化,这是受明代理学影响的结果。在明清绘画中出现的女性美形象以柔弱的病态美为主。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每个朝代,女人们的梳妆打扮都以男性审美为标准。中国古代女性绘画正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男权视角审视下的女性美形象,可以说中国古代绘画女性美塑造完全按照男性的视角去描绘,有着强烈的男权文化息。

二、新中国对女性绘画创作的束缚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角色只是集体化大生产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在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这一时期绘画上的女性以工人和农民为主,每个人都是革命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女性审美意识消失于社会集体化生产中,绘画的女性劳动者形象和以往中国绘画的各时期的女性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男性艺术家在这一时期易于受到社会主导思想的影响,在绘制女性绘画时也往往以女性英雄人物“铁姑娘”、赞美新中国的美好生活为元素,此时的绘画有着强烈的政治宣传性。文革中,女性美的形象塑造主要与政治挂钩,绘画艺术中的女性形象被塑造成了服务于政治的工具,这一时期绘画中的女性美失去了往日的娇媚,被刚毅的女性形象取而代之。女性形象的意象更趋向于“革命”。如画家潘嘉俊先生的代表作《我是海燕》,他的画中塑造的女性,浓眉大眼,身材矫健,红扑扑的饱满的脸庞,齐耳利落的短发,动作形态刚劲有力,身着军装,有着飒爽英姿,工具皆是劳动人民的必需品,描绘的是雨中女兵抢修电缆的情景。可见,当时


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打上了政治的烙印,艺术家们失去了原本对女性美的创作追求,取而代之的是彰显男女平、歌颂人民英雄的主题。文革背景下,男权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享乐主义、才子佳人都成了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代名词,西方的人体绘画艺术成为不雅之风。穿着暴露的女性,矫揉造作之态已经成为画家的忌讳,坚强的“革命女战士”大行其道,画家的绘画走向了大同小异的创作思路,这束缚了画家创新能力,造成了中国绘画艺术滞后于世界同期水平。

三、当代社会仍站在男性视角下创造女性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解放,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提高,绘画中女性美的表现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中国女性美的绘画描述仍然受到男权文化的影响。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男性在社会关系、话语权、收入等方面越来越处于有利的地位。而女性则恰恰相反,如妇女劳动边缘化、妇女商品化、妇女婚姻生活搁浅、弱势女性群体问题凸显及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等,这些都说明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下滑。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提倡男女平等,也在法律上予以确立,但实际的不平等却大量存在。虽然我国已经步入工业化或者后工业化时代,但男人对女性的认识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三从四德”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温柔婉约、端庄大方、贤良淑德仍然是男人评价女人的标准。在男性画家笔下的女性绘画主题往往以“母爱、亲情、爱情、爱与生灵”等为主,女性画家在描述女性时往往从男性视角去创作,表现的主题与男性画家没有根本的区别,唯独多了一些对自我的肯定以及渴望得到男性的认同。在“母爱”题材的绘画中,男性艺术家往往从人性爱的角度出发,在绘画中追求返璞归真的质朴的母爱境界,创作男性心中的女性美形象,伟大的母爱是永恒的主题,生殖、孕育、牺牲、包容、接纳是其主要的内容。当代艺术家中以女性美形象创作的艺术家很多,画家王沂东就创作了很多表现女性美形象的作品,如《农家母女》、《妻子的肖像》、《新婚》等,并举办过多次“女性形象展”,其中他的农村婚庆题材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农村婚礼的气氛。这正是男权视角下所向往的女性形象:纯洁、无私、美丽、善良。纵观中国当代画家,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塑造着男权文化下的女性形象。

四、绘画中的女性美受男权文化影响的原因

中国传统思想“男尊女卑”,在儒家文化的引导下,中国女性应该以“三纲五常”、“烧火做饭”、“相夫教子”、“裁衣织布”为主,男人应当以建功立业。古代的琴棋书画只能是有钱人家小姐才能有幸学习的技能,古代男女受教育的程度一度失衡,导致了很多女性失去了自我,成为男权社会中取悦男性和生育的工具。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曾提倡男女平等,但他们依然没有改变传统思想下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固有观念。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女性美形象多以歌姬、仕女等角色出现,表现的大多以年轻貌美的青涩女子,这些绘画创作都受到了当时社会男权文化的影响,画工们也是为了迎合男性权贵的喜好进行创作,所画作品也成为了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喝酒品茶之余的娱乐工具。在社会角色分工失衡的大背景下,绘画作品风格一味迎合男性的审美品质,根本无法表现出女性社会生活中的自我意识。对于中国的传统女性来说,实现自我的主要舞台是家庭,家庭幸福安康是她们一生的追求。当代社会女性地位不断提高,也有少数女性开始参政议政,走上了权利的舞台,但大多数的女性还是被禁锢在家庭,迷失了自我,穿着打扮甚至个人的喜好都不自觉的从男性的视角下出发,为了获得男性的认可而曲意逢迎,这在绘画中也表现的极为明显。当今中国的女画家所表现的主题也大都从男性视角出发,似乎只有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自我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中国的社会各个领域占有主导地位的依然是男性,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美表达也仍然受到几千年的中华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和社会职责。在这种环境下,绘画创作中的女性美表达受到了世俗的束缚,不能全方面的真实地表现当代社会中的女性美。所以,如何摆脱男权视角,成为我国绘画走向巅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虹.女性:美术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薛扬.文革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

3〕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4〕夏晓红.晚晴女性与近代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孟春艳,方玛丽.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J].国画家,2007,(

(责任编辑 姜黎梅)

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6efaafc9d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