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典诗词愁情的表现形式》,欢迎阅读!
古典诗词愁情的表现形式
愁,既看不见摸不着,又听不到嗅不了;既无形体,又无重量;既无颜色,又无味道,要把它写出,实非易事。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呕心沥血,用生花妙笔别具匠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把抽象难言的愁情写得具体生动,形象鲜明,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以夕阳(黄昏)显愁
自《诗经·君子于役》中思妇在日落黄昏之时看到归圈的牛羊和归巢的鸡,进而想到在外服役的丈夫以来,夕阳(黄昏) 意象就多被诗人采用,以抒游子思妇的凄凉、沮丧和失落之感。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上述都是借夕阳来映衬、烘托、渲染游子思妇相思却不得相见的伤痛愁情。
二、以流水、大海喻愁
悠悠流水,延绵不绝,千古不变,人的愁情如绵远无比的流水汩汩滔滔,更如深遂无尽的大海不可估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横江词》“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相恨不知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三、以山喻愁
山的雄浑高大给人一种沉重感,愁也如山一般沉甸甸地压在人的心上。向子湮在《水龙吟》里说“愁山万叠,鬓丝千缕”,愁正像重峦叠嶂的山使人喘不过气来。元代吕止庵《怀古》里说“人生最苦别离,柳丝柔肠,山敛愁眉”,给山赋予愁情,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凄苦。 四、以酒写愁
酒能使人想象丰富,能使人暂时忘却痛苦,因而诗人常常借酒销愁、借酒抒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的诗句表达了志不得伸的苦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借酒表达深厚的惜别之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借酒将那故国之思羁旅之愁丧夫之痛写得凄苦感人。
1 / 3
五、以秋显愁
秋天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天气转凉,秋风萧瑟,草木枯黄,万物肃杀,有一种悲凉的气氛,所以中国古典诗词中就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悲秋情怀,诗人常借满目苍凉的秋色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抒离别之苦、思乡之情。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人感到了无限的自然对有限的人生的压迫,顿生人生迟暮之感,从而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漂泊的生命竟然是如此的悲壮而沉重。柳永《雨霖铃》:“多情自苦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有一种难言的伤痛。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秋日的意象诉说离情。 六、以月、雨、雁、柳等自然界的景物来比拟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表现对历史的浩叹和对往事的追思。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伤感。李煜在《虞美人》中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李煜眼中,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月,连接古今,连接异地,游子思妇,彻夜难眠,唯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时,月亮的清冷跟游子思妇的孤寂揉和到一块。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宋·张耒《自海至楚》:“愁如夜月常随客,身似飞鸿不记家。”历时弥久,阴云不开,诗人常用雨来表现其孤独感、幻灭感,因雨而生的愁苦,常常意味着、伴随着空间阻隔和路途断绝,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的抒情空间。“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未通。”戎昱《云安阻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温庭筠《咸阳值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雁是候鸟,春秋迁徙,这种情景每每牵动游子思妇的思乡怀人之情,因此诗人常借雁寄寓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沈如筠《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晏殊《清平乐》:“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柳”者,“留”也,古人巧借谐音,以抒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唐·郑谷《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在自然界的各种景物中,塞满天地的春草,飘忽不定的杨花,遇秋先陨的梧桐,叫声凄切的杜鹃和猿等众多物象都成了古代诗人们喻愁、写愁的对象。“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乌夜啼》“风急天高猿啸哀,
2 / 3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七、以丝喻愁
丝,剪不断,理还乱,千头万绪,就像是一张诗人织就而成的愁网。唐·司空图《灯花》:“几时金雁传归信,剪断香魂一缕愁。”清·严元照《忆秦娥》:“故乡迢递空相忆,深闺一片愁如织。” 八、用愁眉、愁肠来直接代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珠帘约住海棠风,愁拖两眉角。”宋祁《好事近》“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李煜《清平乐》“无人为我磨心剑,割断愁肠一寸苗。”韦庄《冬夜》 九、把愁写成具体可感的物体
把抽象的愁具体化,是古人写愁最为高妙之处。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让愁显得绵长。白居易《长恨歌》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愁有了颜色,有了声音。李清照《武陵春》中所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使愁变得沉重异常。王实甫《西厢记》里“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即便是那土和泥,也有一些土气息,泥滋味”,使愁变得有了味道,可以咀嚼。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又使愁变得说不尽、道不明,但伸手可及、触目便是。
愁是古典诗词不朽的主题,古代文人墨客用生花妙笔匠心独运抒写愁情,为我们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是一份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细细品味。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6e758a9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