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

2022-07-15 22:04: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欢迎阅读!
边塞诗,高适,岑参,比较
盛唐下的慷慨悲壮之风

——浅谈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摘要:作为盛唐时期边塞诗的领军人物,高适和岑参共同演绎了一曲慷慨悲壮之歌,但相同的诗歌风格中侧重点和表现方法却有不同:高适诗悲中有忧,悲的情感因素大于壮,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而岑参壮中有悲,壮的因素大于悲,诗歌尚巧主景,清丽俊逸。 关键词:高适 岑参 边塞诗 表现方法

正文:以边塞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期尤为壮观,那些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边塞诗以高昂的格调、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流传于世,经久不衰,流芳百世。

作为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高适和岑参创作出大量与边塞有关的佳作。高适700765岑参715770生活在相同的年代,所处时代背景也基本相同,其边塞诗都带有时代的烙印。他们的出身、经历和生活体验也都相似,如年轻时都求仕长安不成,一度任职卑微,最后弃官从戎,从而使得他们在创作上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诗史上便以"高岑"并称。他们都抒发为国守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和执著追求,洋溢着一种急于用世、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颂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使得高、岑边塞诗中都洋溢着慷慨悲壮的格调,在盛唐时期——这个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下,刮起了悲壮慷慨之风。

时代造就了边塞诗这一特殊的派别,为才情横溢,立志报国的诗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适、岑参边塞诗风格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家庭背景、人生际遇、个人思想的不同,其表现方法上也各具特色。

一、思想情调、题材上的不同。

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善于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胸怀大局,深入军营,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于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政治抱负。还有一些是揭露了士兵生活和将领的骄奢淫逸,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他的诗歌语言质朴精炼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劲有力。

高适少孤贫,爱交游,早年游历长安冀获功名未成,后漫游梁宋,曾经历"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的贫苦沉沦生活.在混迹渔樵,深入下层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穷苦百姓遭受的压迫和不幸,故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能有如此的平民姿态.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说高适诗"多胸臆,兼有气骨",正是对高适贯注于诗作中"负气敢言"精神的概括和褒扬.

其《燕歌行》有感于边帅作战兵败,反而邀功请赏一事所作。全诗以“单于猎火照狼山”“胡骑凭陵杂风雨”的民族矛盾为导线,展开一系列的矛盾。战士慷慨赴难、杀敌报国与久戍不归:“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丈夫思乡、妻子断肠与久戍不得归:“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将军士兵苦乐不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也议论战败原因:边帅的骄与奢。最后“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人发出了边陲战士渴望良将镇戍的愿望。但这只是这首诗写作的起因,诗中所写的内容,远远超过了张守珪一人一事,它是对当时整个边塞战争的概括,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

相比起高适诗作广阔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岑诗显得较为单一,他的作品缺乏高适广阔的视角和关怀黎民百姓的情怀,这与岑参出身官宦世家的背景不无关系.岑参祖上以文墨致位宰相,后虽两遭变故,家道中落,但早年孤贫并未使他接近下层人民,而往日三代为相的富贵显赫在岑参心灵深处亦难以洗刷,故岑参建功立业之心尤为强烈.因此,岑诗中常有一种昂扬的情绪


和乐观的精神,令人读之倍受鼓舞,精神振奋。

然而在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诗人热情地歌颂印象中的军旅生活、塞风物、民域风情,描写神奇瑰丽,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岑参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塑造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其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与高适不同的是,在题材上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咏雪送人之作,“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一开始就写得非常奇特,突出了西北边塞的特殊气侯。诗人从世间万物中撷取了“梨花”这样一个绝美的意象来表现“胡天八月”的飞雪。蒸沙烁石燃虏云, 沸浪炎波煎汉月”《热海行送崔御还京》)还有《经火山》《火山云歌送别》写火山云、天山雪,热海水的炙热、瀚海水的奇寒显得奇特清新,富有积极的浪漫情调。他的诗还表现西域的风土人情,反映胡汉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写水咸不冻的伊塞克湖,借助传闻和想象,以奇崛的语言和夸张手法,写出了一个斑驳陆离的童话世界,给人留下了极其鲜明的印象。这种瑰丽奇峭的景物描写,在盛唐边塞诗中是独具一格的。

二、写作手法各具特色。 高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高适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显得更生动绚丽。翁方纲在《石州诗话》说:“高之浑厚,岑之奇峭。 高适诗多寄壮气于苍凉中的慷慨悲歌,“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如何一尊酒,翻作满堂悲。“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悲歌声里,跳动着一颗不甘寂寞的雄心。高适写景状物常从大处落笔,粗犷雄浑。“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效古赠崔二》“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黯黯长城外, 日没更烟尘”《别冯判官》《蓟门》“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夜别韦司士》)多么雄浑悲壮。高适诗作中,对比和反衬手法运用娴熟,“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与将军,效命疆场与纵情声色的对比;“大漠孤烟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战争失利的场面。

岑参注重观察,精于细节描绘。“日末鸟飞急,山高运过迟。;语言平凡却新奇独特“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落。“匹马西从天外来归,扬鞭只共鸟争飞。“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拔。”从细节处写大背景、大场面。岑诗多比喻和夸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便是代表。岑参描写边塞风光的奇异,往往起到烘托的作用。“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以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战士的不畏艰险。岑参擅长的题材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赴边塞时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情真意切,反映了诗人情感生活及诗风深沉细腻的一面。

表现手法上,高适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用比兴手法较少。如《燕歌行》,开篇就点


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岑参诗歌除有部分直抒胸臆外,还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描写塞外雄奇壮丽的自然景物,以个人感受来写客观实在的景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状雪景之句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日里开放的梨花来比严冬里的飞雪,一暖一冷两种意象取得艺术上惊人的和谐,千树万树与边地壮阔背景相呼应,显得清旷峭厉。梨花的比喻赋予寒冷萧瑟的雪国以温暖和希望,正切合诗中送别友人之情意与祝福。

三、语言风格

高岑二人诗歌风格的差异还表现在语言上。高诗叙事、写实、议论,思想深刻,现实主义气息浓厚;岑诗写景、描写、抒情,富有艺术个性,浪漫主义色彩突出。

虽然岑参与高适一样,语言都是明白晓畅,甚至口语化,没有什么生僻的词句,但在词句的锤炼上岑参诗歌还是颇见心机的。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诗歌中凭借才气之盛,吐其所快不受拘束的词句很多,读了撼人心弦。再看岑参诗歌,句式、节奏、押韵上则灵活多变,富于创新。岑参在歌行体音韵、句式上的探索与创新是高适所缺少的,岑诗形式的丰富多变与诗风的奇峭相一致,而高诗则显得质朴遒劲,深沉浑厚。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共同与不同的特点,都很鲜明突出。阅读高、岑边塞诗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有生命力的文学流派,其共性应反映时代精神,表现时代的主旋律,而各个作家又应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高适、岑参边塞诗派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其基本原因就在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6c44eea998fcc22bcd10de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