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创 设 情 境 趣 学 古 诗》,欢迎阅读!
创 设 情 境 趣 学 古 诗 副标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629 更新时间:2005-12-29
创 设 情 境 趣 学 古 诗
[ 摘 要 ] 学诗可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提高文学素养。但由于我们师生普遍缺乏传统文化的浸淫,缺乏对古典文学的足够认识,缺乏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而,要达成《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笔者认为应从“趣”字入手,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为学习古诗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热情,尽得诗之韵、文之魂。 [ 关键词 ] 创设 情境 联系 趣学
三千年前,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① 三千年后,***说:“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②
诚然,学古诗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③ 可“古调虽好空自爱,今人无心多不弹。” ④ 在我们师生普遍缺乏传统文化的浸淫,缺乏对古典诗文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足够认识的今天,我们又如何能在短期内并有效地达成《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呢?思忖再三,笔者认为要教学古诗,关键还得从“趣”字入手,并紧扣“趣”字,创设相当的情境,激发广大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热情,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古诗的自觉习惯,自然古诗之韵如诗曰:“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⑤
一、音乐渲染 创设美的氛围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⑥ 乐曲本身就是一首流动的诗。教学中,借助音乐能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设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古诗。许多教师在教学古诗时都会选用适当的乐曲让孩子们进行配乐吟诵,或悲或喜,或沉缓或轻快,在乐曲声中去感知诗中之形象,体会作者之情感,感悟诗中之理趣。如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有的教师配以轻音乐,其中掺有“沙沙”春雨、“咝咝”微风、“丁冬丁冬”的流泉,还伴有几声清脆的蛙鸣声等,把诗中静谧、清新的氛围衬托得很分明,体现了诗人夜居草堂,欣喜惬意的心情。 当然,这里所指的音乐并不是单指纯音乐,还指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及人为录制的音像等。如教学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诗中“遗民泪尽胡尘里”一句时,有的教师适时播放了一段描写“胡人掠杀北宋遗民”的电影录音,再现了当时的战争场面,加深了学生对诗中“泪尽”的理解和体会。
音乐(声像)的运用,烘托、渲染了诗歌的内涵,表露了诗人内心情感,更激起孩子们学诗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学诗的热情。 二、图画描摹 绘就美的情景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一幅画本身就是一首诗,古人喜欢的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的是静景:明亮的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照进了松林,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静静地流淌。寥寥十个字,勾勒出了一幅清幽、明净、自然、和谐的山水图。为了让学生眼中有此美景,我们可以出示画家为我们准备
的教学挂图,或也用寥寥几笔来勾勒夜空的明月、错落有致的松树、清澈见底的流泉、洁净可爱的石头等,再现诗人眼中秋夜的静穆,让孩子们在一幅优美的简笔画前,忘掉尘世的纷争与喧嚣,使心灵得到净化。
听过于永正老师《草》的教学,我们更能感受到绘画在古诗教学中的魅力。于老师借助简笔画,画尽了草的枯荣,画出了草的生命力,更是以简洁的图画引领二年级的小朋友领悟了草的精神。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再加上他寓庄于谐、妙趣横生的语言,让孩子们与在座的听课老师既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又得到了艺术享受。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在古诗教学中,绘画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在“乱花渐欲迷人眼” ⑦ 的课改进程中,无论是古诗教学,还是其它的阅读教学,我们应牢牢把握住“语文就是语文,其本质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⑧ 三、言语激励 导入美的境界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⑨ 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普遍不高。在2002年3月4日的《都市快报》第一版就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杭州某业余学校开设“古诗文诵读班”,却因只招到一名学生而只得暂时停办,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地开设的外语班等却班班火爆。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不高原因有许多,这里不再赘述。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必须运用语言的魅力,把学生导入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如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可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编写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可适时启发儿童展开联想、想象,让他们在脑海中生发美的意象,把他们带入美的意境。
在教学杨万里的《小池》时,启发学生想象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预设一个改写《小池》的环节。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小池》是杨万里写景小诗的代表作,它取景别致小巧,尤其善于捕捉自然界无声的和谐与天趣,为我们留下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我相信同学们能根据《小池》描绘的景色,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对吗?”此时此刻,学生心中自然激情飞扬,创作欲望自然高涨。改编的《小池》虽无原诗的韵味,但肯定是清新可人、充满童真童趣。
教学时,也可在学习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展开讨论,相互交流,感受古诗的语言美等。 当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⑩ 教师是古诗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本身的古典文化修养,尤其是其语言的功底、语言的感悟能力是激励学生,引领学生学习古诗的基础。因而,教师应积极提高自己的古典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朗读品悟 感受美的韵律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字字珠玑,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1、 把握停顿,感受古诗的节奏美。绝句和律诗因其本身的书写规范,蕴涵相对固定的节奏感,因而在教学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明确并把握停顿。
2、 熟读成诵,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古诗的教学切忌重传授,轻感悟;切忌重讲解,轻朗读。而应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多读,感受诗的艺术感染力,感悟诗的和谐韵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特别是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更应是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感受,因为诗词中深层的意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自会逐步领会。正如杨振宁博士所说:“少时学过的古诗文,到70多年后经历了多种生活的变迁,才逐渐领悟‘高处不胜寒’等名句的要义。”
3、 词曲相映,整体感悟。无论是古调还是今曲,无论是通俗还是戏曲,许多优秀古诗词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69f57e0524de518964b7d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