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网络群体的特点》,欢迎阅读!
浅析网络群体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网络人口数也迅速增长。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同时,几乎各大网站都开设了聊天室,建立了虚拟社区并不断完善BBS论坛,这些都促使网民的行为由个人行为向群体行为转变,即网民们通过持续的网络互动形成相对固定的交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网络群体。现在,这一群体正惊人的速度扩展并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这一群体的一些特点:
第一、人员构成的复杂性。
网络群体是以趣缘为基础形成的,不同的人可以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信仰等,所以网络群体的成员构成比较复杂。从年龄上看,网络群体中既有年过六旬的老者,也有不谙世事的儿童;从学历上看,既有学识渊博的专家,也有才疏学浅之辈;从社会地位上看,既有高官,也有百姓;从职业上看,网络群体中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有。总的看来,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2010年中的41%。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的门槛降低,网络渗透的重点从低龄群体逐步转向中高龄群体所致。
第二、群体内部关系的松散性。
按照社会学的原理,社会的平衡与稳定是由个人行为准则、社会道德规范、政治法律制度三个层次来维系的,网络的匿名性使网络空间丧失了稳定社会关系存在的基础,即网络群体内部关系的松散性源于网络交往和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弱联系性。首先,网民通过网络中
介形成的网络群体,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彼此不再相识和熟悉,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失去了某些约束和强制性因素,网民交往的随意性会增加,网民之间的交往关系也是一种弱纽带联系。“网络上的人际关系既易于生,也易于死,完全是随意性的。”其次,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形成的特定群体,由于时空距离的限制和个人所处社会关系的差异,不可能形成关系紧密的初级社会群体,群体的凝聚力弱,个人的群体归属感差。总之,由于网络社会是陌生人社会,网民加入各种网络群体的成本比较低,且一个人可以加入多个网络群体,进入和流出网络群体的速率比较高,所以群体内部的关系相对于显示群体而言更加脆弱。
第三、建设性群体与破坏性群体共存。
网络群体是现实群体在网络空间的反映、扩大和变形,现实社会群体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网络群体也是建设性群体与破坏性群体共存。网络群体的建设性与破坏性主要是就网络群体的性质而言。由于网络的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所以网络群体的影响广而且深。根据网络群体的这些特性,就需要积极扶持建设性群体,严厉打击破坏性群体。《光明日报》报道的“网络妈妈群体”就属于建设性群体,“网络妈妈”刘焕荣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挽救网络成瘾的少年。在她的号召下,如今“网络妈妈”志愿者已达2000多人,其中有公务员、教师、律师、医务工作者、在校大学生等,他们帮组的青少年已有几千人。江苏省通过大力宣传”网络妈妈”,举行“网络妈妈”面对面交流的座谈会,促进了“网络妈妈”这一道德性群体的发展。当然,网络空间也不乏破坏性群体,如犯罪群体、自杀群体等,他们利用网络的匿名性,通过网络结成犯罪团伙,集体自杀,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中都造成了恶略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66e6f46336c1eb91a375d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