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均衡发展

2023-01-01 10:12:3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引导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均衡发展》,欢迎阅读!
艺术,通俗,高雅,均衡,引导
《引导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均衡发展》 指导老师:林建煌教授

引导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均衡发展

【摘要】自古至上个世纪80年代之间,高雅艺术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文艺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文化的全球化,通俗艺术迅猛膨胀,艺术急剧萎缩,而通俗艺术压倒了高雅艺术,居于中国文艺的主流地位。雅俗之争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现象及变化,揭示雅与俗的关系,倡导雅俗共享,使二者在和谐中均衡发展。 【关键词】高雅文艺 通俗文艺 均衡发展 雅俗共赏

在传统的审美观念里,“雅”与“俗”是作为两个相对的审美范畴, 被用来衡艺术品位的高下,“雅”与“俗”有着鲜明的褒贬意味。而在现代社会的审美视野里,“雅”与“俗”并非仅仅表现为一种对立关系,而是把“雅”与“俗”作文学的两种样式,认为它们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从本质上讲,文学非雅文学的对立面和消解物,而是雅文学的一种补充。大众的趣味和文化人的趣味具有同样的价值,都应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和外国商业文化的传入,新的雅俗观念也随之传入。虽然今天文学的雅俗之分依然是存在的,人们称前者为“严肃文学,后者为“通俗文学,两者在内容上、题材上、艺术上亦各有偏重,但其区别远不如以前的雅与俗文学之严格,人们关注它们的个体品位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一些貌似严肃文学的作品,由于缺少内,与通俗文学很难区分;一些通俗题材的作品,因为文艺性、思想性、艺术性强,并不妨碍获得崇高的荣誉。也就是说,文学并不意味着高贵和美,文学也绝非低贱和丑的象征。雅文学与俗文学之别,实际上已经不是新旧之别、中西之别、传统与现代之别,各有各的刀尺圭皋。因此,我们决不能在学术上搞“跨元判断”,若以通俗文学的美学标准来衡量高雅文学,那么高雅文学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的进步性当之无愧地成为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普遍文化遗产,它是人类文化的缩影,是人类精神活动经典化历程的象征,文学似乎更能代表民族审美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然而,随着知识分子先锋意识的丧失和商业化对整体文化的影响,在整个文学版图中,文学的领地越来越多地被春风得意的俗文学所侵占和掠夺,它导致了深刻的时代文化转型:规模宏大的启蒙式的叙文学逐渐被消解,应运而生的庞杂的、流行的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并逐渐占领社文化市场而原来那些居于社会文化中心地位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学则走向了边

- 1 -


《引导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均衡发展》 指导老师:林建煌教授

缘。

随着雅文学的日益萎缩,文学逐渐繁荣起来。俗文学“以消解‘政治道德’理性权威性的方式,在放逐各种形而上学思考的同时,肯定了人生意义的平凡性和生存活动的现实要求,突出了日常生活的具体目标。它以对‘崇高’价值理想、‘英雄’创业神话的撤解,强化了大众世俗欲望的实际追求和满足,提高了世俗性存在的地位。它以大众利益的当下满足,破坏了具有历史主义特征的理想精神模式,现实活动从精神性高度重新拉回到平常百姓具体感受经验之中。

比较科学看待两者矛盾的态度,应同时考虑下面两种因素:

首先,必须看到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着多种消费类型和多种精神需求,这就决定了通俗艺术和高雅艺术必然长期共存而不能互相取代或者合二为一。

其次,这种共存可以有两种级别,一种是互相对峙,互相冲击,两者的鸿沟不断扩大,一种是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各自吸取对方的合理因素来改造自己。从通俗艺术方面来讲,主要应当着力提高审美意识,逐步减少和淘汰那些报废、庸俗、低劣的作品,从高雅艺术方面来讲,应当着力思索它与一般大众的距离,增强它的可欣赏性,使之为更多的消费者所喜闻乐见。

陈福朗在《怪味嬉皮士•后记》中说:“我一直在追寻一跳雅俗共享的艺术,使自己的作品既拥有广大读者,又有相当的审美价值,让读者在得到阅读愉悦的同时,还得到思想启迪。笔者认为,陈福朗所追寻的艺术道路是正确的。只雅不俗难以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读者群;只俗不雅,难以登上更高层次的审美殿堂。时代性、现实性与审美性、可读性相结合,正是当今文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如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可谓是雅俗合一,即兼取雅俗小说之长,把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小说形式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大俗大雅的境界。

事实上,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学是不能完全脱俗的,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常常需要从俗文学中汲取养料,以增强自身的活力和竞争力。当前,文学要调整自己视角和立场,在坚守自我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走向市场、走向读者的途径。雅文学所具有的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远的精神境界、悲天悯人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复杂人生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多姿多采的形式创造,是俗文学所无法比拟和取代的。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纯文学来滋养我们的灵魂,来传承我们的文化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66c5a4533687e21af45a92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