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羲之对中国书法有什么贡献》,欢迎阅读!
王羲之对中国书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把隶书、章草、草书糅合为行书,使行书书写规范化和写意化,将其在艺术上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时强调线条的浑厚生动,以一种艺术感极强的随机态度对待提按、顿挫,绞转和行笔的力度、方向、节奏和空间切割,使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流动;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干湿等变化;通过轻重坚柔、光润滞湿的墨痕,传达出人心灵的焦灼,畅达、甜美、苦涩等情感意绪。线条中流动着书家的缕缕情思和艺术感觉,映衬出书家的精神意志和个性风貌。
其次,在先秦汉魏的书法实用风尚中,首倡纯审美的书法欣赏风。这种欣赏已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成为一个阶层的雅好,一个时代的风尚。据传,“羲之罢会稽,住戢山下,一老妪捉十许六角竹扇出市。王聊问一枚几钱,云值二十许。右军取笔书扇,扇为五字,妪大怅惋云:‘举家朝夕仰于此,何乃书坏?’王曰:‘但言王右军书字,索一百。’入市,市人竞市去,妪复以十数扇来请书,王笑不答。”(虞和《论书表》)一柄实用的竹扇值二十,一柄有书圣墨迹的竹扇值一百,这五倍之价,足见当时“市人”对纯书法的欣赏水准。老妪并不知书法作品的价值,当她省悟过来,在王羲之“笑而不答”的潇洒中,悔之晚矣。
再次,勤奋创新,讲求书法有己意。王羲之七岁学书,十二岁识笔法,每日临书不辍,终身练笔不止。故居兰亭右军祠内有“墨池”,据说当年王羲之用池中水蘸笔习字,染黑了一池水。尔后,他遍访名山大川,学习各家书法,并悟到博取众长之后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面目,从此创出“王体”而自成一家。王羲之不仅在书法创作方面成为一代书圣,而且在书论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他的书法体现了晋人尚意重韵的书风。可以说是魏晋时“意以象尽”、“言不尽意”的美学思想在书论中的表现。王羲之强调“意”,是指书家的心性情感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性,认为书法可以表现人的内心的悲喜哀乐和意绪情操。而且这“意”必须融入笔墨之中:“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书论》)书“意”还指书法的意趣笔韵,讲求飞动美、错落美、中和美,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可以说王羲之的风流儒雅,以素笺简牍为书,并以流美的行书作为主要书体,呈现出一种秀丽俊逸的书风。
王羲之的书法从汉魏的朴厚沉拙转为晋代的崇尚神韵,这是中国书法史发展的必然。神由韵生,韵因气显。他所张扬的神采韵味,从内容和形式和谐入手去臻达神采和形质的完美统一,成为中国书法文化中最为亮丽的风景,滋润并影响了一代代书法大家。如今,王羲之的真迹已经一字无存,传世书法全是复制品,流传较广大约有二百五十余件。他的书法风格和书法理论首先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长子玄之善草书,次子凝之工草隶,三子焕之善行草书,五子徽之善正草书,六子操之善正行书,七子献之善草书。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生生不息,到王羲之七代孙(徽之的六代孙)隋代智永,仍然书法名播海内外。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影响颇大,他的书法继承祖法,又勤奋习书,所以书名大振。相传,智永居永欣阁上临书三十年,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别赠送给浙东各寺庙,写秃的毛笔装了好几瓮。《真草千字文》墨迹深得二王精神,点画精到,笔势温润,结体谨严,表现出熟巧之趣。当时求书者及请题匾额者如市,所居的门槛被踏破,只好用铁皮裹上,被人们称之为“铁门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60c40c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