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文性看《牡丹》的用典

2022-08-26 16:19: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互文性看《牡丹》的用典》,欢迎阅读!
用典,牡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互文性看《牡丹》的用典

作者:甘义锋 李宝敏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08

互文性,也叫文本间性,是法国符号学家、后结构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1966年提出的。克里斯蒂娃把互文性看作一种文本特性,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由马赛克似的引文拼嵌而成,每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文本与文本之间互为参照物,它们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开放的文本网络,构成一个文学符号的演变过程。互文性揭示了文学创作中继承与创新的方式与途径。就阅读角度而言,互文性引导我们了解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使得我们不再线性地阅读文本。也就是说,互文式阅读将作者、读者、文本与互涉文本之间的主从关系转化为互动关系,这样就能发掘文本的诸多意义,从而实现文本意义的增值。 中国诗歌批评史上互文阅读的传统渊源已久。中国古代文学文本之间经常见到相互指涉、因袭的特征,也就是互文性的特征。如钟嵘《诗品》就指出:古诗: 其源出于《国风曹植其源出于《国风,刘祯其源出于古诗”……。这些文本之间都存在着互相指涉( 互文) 的特点,实际上,在整部中国诗歌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体方面,既有拟古诗,又有唱和诗;既有赠答诗,又有次韵诗;风格方面,既有学李,也有学杜;还有学陶、学韦、学柳……不一而足。当然,这只是说明互文性现象的存在,并不是说后来的文本都是对前面文本的生吞活剥。李商隐的七律《牡丹》,它八句诗用了八个典,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第一句锦褘初卷卫夫人出自《典略》:

孔子返卫,卫夫人南子使人谓之曰:四方君子之来者,必见寡小君。孔子不得已见之。夫人在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之声璆然。 第二句绣被犹堆越鄂君来自于刘向《说苑·善说》:

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张翠盖而检犀尾。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第三、四句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垂手折腰本为舞姿。据徐陵的《玉台新咏》卷七记载,梁简文帝诗《赋乐府得大垂手》中垂手忽苕苕,飞燕掌中娇。罗衣恣风引,轻带任情摇。讵似长沙地,促舞不回腰。《小垂手 舞女出西秦,蹑影舞阳春。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折腰应两袖,顿足转双巾。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第五、六句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分别引了用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石季伦用蜡烛作炊及习凿齿《襄阳记》荀令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气不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58e779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