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艺术赏析

2022-07-16 00:01: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艺术赏析》,欢迎阅读!
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语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艺术赏析

作者:薛斯元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6年第11

【摘 要】 本文对《西厢记》作了简介,具体分析了《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艺术色。即:诗剧且富含感情的语言以及形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让读者能够获得更高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 《西厢记·长亭送别》;语言艺术;赏析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这也造就了我国诸多部闻名于中外的文化典籍。王实甫撰写的著名元杂剧《西厢记》运用含蓄蕴藉、清丽色彩以及较为伤感的情调语言特色,深入细致地描写了相国小姐莺莺和书剑飘零书生的复杂心理变化和爱情故事。作者王实甫的这种深厚的语言功力和语言艺术特色,始终为古人和今人所赞美,比如:明代朱权在撰写的《太和正音谱》中描述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再如:集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历史学家、学者等于一身的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西厢记》不但是杂剧中的杰作,也是一部好诗,这充分肯定了《西厢记》的语言真谛。而从文学角度而言,元杂剧《西厢记》的语言独具特点和魅力,其不仅是剧的语言,还是诗的语言,兼具戏剧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从诗的角度出发而言,其语言具有含蓄蕴藉,辞藻优美,典雅凝练,运用象征和比兴的手法居多;从剧曲的角度而言,多为直接描写或者直陈胸臆,其语言极其富有形象性、动作性、性格化,优雅大方,通俗明快,自然灵活,淋漓酣畅,这既保持了元剧曲的基础特点,又很好地融汇了诗词的凝练风格,从而有效地将诗和曲在境界风格上进行了统一。这也与作者王实甫本人行文注重的花间美人风格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也因此成为一部为后代学者重视并相继效仿的优秀作品,深受后人喜爱,被后人反复传唱。 一、《西厢记》简介

著名元杂剧《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一共有五本,《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这折《长亭送别》的戏剧焦点主要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这种冲突矛盾是通过莺莺送别张生时悲伤依恋的心情体现出来的。两人历经多重磨难,终于如愿以偿走在一起,然而又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被逼着昨夜成亲,今日别离。莺莺虽然极力反对张生进京赶考,然而在老夫人的压力下却无能为力,无法留着心上人,其心理十分伤痛。此外,莺莺既怕张生没有取得功名不敢回来,又害怕他一举高中,停妻再娶,其内心处于十分纠结和矛盾的状态。作者王实甫用他那含蓄蕴藉、带着感伤的情调和清丽色彩的个性化语言,深入细致地表现了莺莺这些复杂、矛盾的心理变化。这一折也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从表演艺术而言,《西厢记》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和因素,譬如文学音乐、美术等文化艺术,因此,我们要鉴赏戏曲语言艺术,也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西厢记》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53c475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