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本文化论文 我眼中的日本》,欢迎阅读!
论日本文化
本学期有幸选到了老师的“日本历史”公选课。就我所知,这门课有很多同学都想选。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想选呢?我认为首先是日本这个民族和我们中国有着很复杂的关系,不论是古代的日本向中国学习,派出遣隋使,遣唐使等,还是近代日本发动了令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苦难的侵华战争。都是国与国之间的交集的一部分。就我个人而言,是怀着对日本的极大的兴趣来选这门课的。诚然大部分时间,说对日本感兴趣会让人觉得是亲日,是卖国倾向。但是最近越来越发现,作为中国,想在与日本的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处于一个上风的位置或者有利可图;作为一个中国人,想正确全面地认识日本。觉必须抛弃心中的偏见和痛恨,以一个客观的心态来面对,来学习日本和日本的文化。我个人对日本谈不上喜欢或是讨厌,小时候总是听老人们说日本鬼子在侵略中国时怎么样怎么样,就十分的反感日本或者说是畏惧日本也不为过。后来上学了,通过书本或是电视上放的抗日电影,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努力战胜了小日本。便又变得十分自豪,但是对日本的讨厌却是未曾改变。知道后来看了一些关于日本的书籍、电影和动漫之后才对日本的看法有所改观。以下是我的一己之见,谨供参考,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一. 日本战国
此词汇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条中出现的“天下战国之上(天下戦国の上は)”一句。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从室町幕府时代爆发了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因此有的人说日本没有战国,但就我而言,不论战国与否,那些名留青史的英雄,那些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是不会改变的。今川义元、北条早云、北条氏康、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斋藤道三、松永久秀,毛利元就、伊达政宗 、上杉谦信等名字只要是玩日本战国系列游戏的人都耳熟能详。
在这个时代,以幕府将军(也称作征夷大将军)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护职威信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为大名。各地大名进而称霸一方,甚至于成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为可能。 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到了战国中、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日本的这段历史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何其相似。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无义战”,但日本的战国时期也不例外。总结起来就是“下克上”三个字。整个日本战国时代都充斥着重臣杀害主公然后自立的事。以织田信长来说,他从西方购买了火枪的武器,可见日本当时的割据势力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他们虽然忙于国内战争,但并未一味排外,反而懂得引进先进事物,虽然这些是为了征战。但是我们也不能磨灭他的历史眼光。说到日本战国,武士道精神是不能忽视的。这种精神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日本这个民族的骨子里了。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神道教和佛教,以及孔孟之道和亚洲甚至世界各国文化。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武士道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奥义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
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的“武士道”是以为了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封建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等。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士道注重共性,与注重个性的欧洲骑士相异。但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骑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并非是爱国精神。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其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因此在日本战国中可以看得到,各个地方的国人们都抱成一个集团来对外,其中当然也充斥着勾心斗角和背叛。武士道的精髓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忠。“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名”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忠”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二. 从动漫看日本
坦言之,我对日本很大的兴趣来自于对日本动漫的喜爱。日本动漫自1917年,下川凹夫摄制《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开始盛行至今。日本动漫凭着剧情的创新和趣味性在全球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拥有了广大的收看人群,自成一个体系。动漫是日本的第一产业链,在全球没有国家可超越。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17—1945萌芽期、1946—1973探索期、1974—1989成熟期、1990至今细化期。其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漫画家和动画制作者,如手冢治虫,鸟山明,富坚义博,宫崎骏,高桥留美子,藤子 F 不二雄,井上雄彦,车田正美,庵野秀明,贞本义行等都是广大宅男们仰慕的大神。作为一名动漫爱好者,我不得不承认日本动漫要比国产动画好很多。首先是剧情上,日本动漫有很多的分类,剧情多样化,而且不幼稚,迎合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欣赏水平和领悟力。而且有很多动漫对人生和人性都进行了研究与阐释。以日本动漫三次高潮里的EVA为例。《新世纪福音战士》最开始是典型的机器人动画(实际上不是的),故事注重描写战斗场景和人物对话。随着情节推移,故事逐渐变成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神分析式的叙述,在结局数话更将此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新世纪福音战士》革命性的强烈意识流手法,大量宗教、哲学意象的运用,使得它在日本掀起被称为“社会现象”程度的巨大回响与冲击,并成为日本动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许多动漫爱好者常视其为日本历史中最伟大的动画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许多的人物,而且个个都十分的鲜活饱满。人性的各种不同的特性和弱点都在不同的角色身上得到了体现。如男主角在因为害怕被别人伤害,而总是试图逃避的同时又一遍遍的告诉自己不能逃避。日本动漫中我最感到有趣的是它敢于挑战人们一般的价值观。在日本很大动漫乃至其他的影视作品中,善与恶的界线并没有那么径渭分明。这与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里没有善恶标
准,只有杀戮和尽忠的思想是相当契合的。我觉得这体现了日本民族的那种矛盾的性格,善变的伦理观。
三.所谓的日本人的重口味
日本有很多的影视作品和书籍常常被国人认为重口味,的确有点是纯粹的恶心人,但是有的却是十分深刻的。这些作品之所以让人感到重口味,是因为作品中的一些东西在我们身上就能找得到,而且还不是少数。但是这些思想一般都是不好的甚至是反人类的,所以我们不愿承认它们,不愿正视它们,因为这不下于往自己的伤口上撒盐。但是日本人却能把它们做出了,这看似是一种近似自残的行为体现出了日本人对人性的深刻见解和执着追求。例如日本的恐怖片一直都是位于世界前列的,而且都是那种全方位的,从剧情,环境,音效等个个方面来吓人。能达到效果就是因为导演知道观众们的内心畏惧着什么,什么地方是内心壁垒的薄弱之处。在其他题材的作品之中也充斥着人性中突出的东西如爱,恨,性,怒,哀,反抗,屈服等等。有人说日本的影视作品很极端,但是我觉得这正是它有趣的地方,只突出一点,通过详细的刻画来把这种品质渲染的淋漓尽致。
以上就是我本学期通过课上课下的学习所了解到的一些日本的一些文化、习俗,它们对于我来说,既新奇有趣,又从某个角度诉说着日本这个国家的点点滴滴。在这块多灾多难的狭小国土上崛起的大和民族,有着太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掘。周恩来总理曾说过要“求同存异”中日文化虽然有异,但正是这份异让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我们对于日本文化要辩证的看待,不可盲目推崇也不可全盘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再为我所用。通过日本文化史的学习,我改变了不少以往对日本的错误认识,也经老师的引导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中日之间的关系以及日本文化的优点和缺点,由此我也认识到要全面的看待一个国家和民族以及他们的文化,这样才能追赶上并超越,这对我以后的发展很有用。
一己之见,谨供参考,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5065af6524de518964b7d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