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2 影视接受的美学阐释OK》,欢迎阅读!
第十二章 影视接受的美学阐释
第一节 影视接受的美学意义
影视接受:广义上的影视接受指所有以观众为主体的社会活动,包括“看电影”、影视鉴赏以及影视批评。而狭义的影视接受,则主要指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观众能动地将影视作为艺术的影视艺术鉴赏行为。
一、 影视接受的美学性质
1、 影视接受是影视艺术创作完成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没有艺术鉴赏艺术创作就无法完成。 2、 影视艺术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能动的审美再创造。
3、 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影视接受是一种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二、 影视接受的美学功能
1、 影视接受对于观众更来说,是他们与艺术、与世界进行对话的途径。
2、 影视接受对于影视艺术家而言,还是他所创造的作品获得充分现实性的必要条件,也是影视作品中所蕴涵的文化艺术价值得以传播、复制、再创造以及反馈交流的必然环节。 3、 影视接受使得作为由叙事和接受装置构成的对话和话语的多功能构架的影视艺术从死
的信息变成活的内容,并且使影视艺术获得了更高层次、更多角度、更大可能的发展机遇。
4、 影视接受作为人类历史文化活动的方式,是人对现实和自身的认识,因而,也是人类历
史文化建构的形式之一。
第二节 影视接受的美学前提 一、 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 (论)
概括说来,影视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民俗学价值:观众通过观赏一部影片,了解和认识其中所反映的某个时代、地区、民族
的民风、民俗。民风、民俗主要通过影片特有的环境、道具、布景以及不同民族演员的服装、歌舞、语言等展开的。如,美国影片中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日本人的和服、印度影片中的歌舞表演等。 2、 社会学价值:影视作品中所包蕴的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内涵,也是影片中最常见
的审美价值。这些艺术价值往往存在于影片的内部结构中,历史事件、政治风暴、民间
传说等等就常常成为一些影片的整体构架。《公民凯恩》在这方面堪称典范。影片根据美国确有其人的亿万富翁、新闻大王威廉.伦道夫.哈斯托的生平事迹创作的。它陈述了新闻巨子凯恩作为“大国民”的精神风貌,并且由这个人物扑朔迷离的命运概括了人类前史时代的深刻命题:资本与人性的冲突以及人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异化。 3、 生命学价值:影视作品中的生命学价值更多的是关注人的生活和命运,把握生命的感觉,
探寻生活的意义。透视生命,首先要关注人的生存方式。生命体验更多的存在于日常生
活中,有的生命体验也存在于罕见的突发事件中。对于每个具体的生命过程而言,浅的是人生的表象,而深的是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始终是影视创造的核心,对生命感觉的捕捉,经常表现为对情感的凝聚与剖析。影视作品中的生命学价值是审美价值中最易与观众产生交流和共鸣的部分,观众观赏影视作品,通过经历影片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品尝影片中人物的酸甜苦辣,体味生活的欢愉和艰辛,以达到认识自身、珍爱生命、善待生活、完善人生的理想境界。一部《泰坦尼克号》,让多少人为之感伤,为之感动,为之莫名的惆怅。
4、 哲学价值:影视作品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深刻的审美价值。影视作品的哲学品格主要表现在对人类及其生存处境的理性思考。基耶斯洛夫斯基《三色:蓝、白、红》,深入探讨“自由、公平、博爱”这些人类的生存原则在个人生命层面上的意义。
5、 宗教价值:观众通过观赏影视作品,特别是观看宗教题材或宗教相关的影片,可以看见
在某种意义他们已经察觉的东西,发现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构想的东西,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看见他们至今不能看见的东西,甚至发现他们还没有构想的东西。大多影片蕴涵的宗教价值往往与生命价值、人性价值、哲学价值交织在一起。即使是宗教题材的影片,也往往借宗教的外衣传递更为丰富内在的人文价值和哲学价值。林权泽《曼陀罗》与其说是一部“佛”的电影,还不如说是一部“人”的电影。
二、 影视观众的审美素养
1、 观众理解和利用影视语言的艺术能力素养,包括对文本内容及艺术手段的读解、接受、
对话以及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能力。影视观众一个最基本的能力素养就是对影视语言—画面和声音的认识和理解。
2、 影视观众的审美素养还包括一定的影视艺术鉴赏经验和一定的文化、历史等背景性知识
及个人生活记忆与人生经验。
3、 影视艺术鉴赏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如果观众无法认同影片所传达的情感
或主人公精神,那么就无法调动情感、想象去进行影视鉴赏。
第三节 影视接受的美学原则
一、影视接受的“对话”特征 影视接受是一种艺术对话,是接受者持有的期待视野与创作者在电影作品中设置的召唤结构的对话,或者说是影视观众通过作品媒介与影视艺术家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和对话。 二、影视接受的“对话”原则 1、 平等原则。
2、 开放的原则。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概念,由姚斯提出。指在观赏作品前的一种心理期待,包括由一定文化历史知识、审美能力经验以及人生经验等构成的观影先在结构;包括审美愉悦、文化认同及精神补偿等观影动机;还包括在前两者基础上与具体观赏对象发生作用时形成的“前理解”。期待视野的存在,表明影视接受实际上是在对观赏对象已有一定认识和审美期待的前提下产生的。
召唤结构:接受美学概念,由伊瑟尔提出。指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是一个存在诸多“空白”的开放结构,它召唤观众的进入、填补和进一步完整。召唤结构的存在意味着观众的期待视野在观赏过程中不可能一成不变,而要在和召唤结构的对话中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 3、 发展的原则。
艺术对话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无限的对话。每一次的观赏和对话都会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作品涵义越掘越深,作品价值越挖越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4f4f45a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