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英文同题诗比较赏析》,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英文同题诗比较赏析
作者:王耀松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09年第03期
笔者在教学19世纪英国“湖畔派”代表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作品《孤独的收割人》时,也参考了其他的译本,并且把它介绍给学生。如课文第二段就有几种译法,现择其二: (1)在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疲惫的旅人憩息在绿阴旁/夜莺在这时嘀呖啼啭/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在最遥远的赫伯利群岛/杜鹃声声唤醒了春光/啼破了海上辽阔的沉寂/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顾子欣译)
(2)夜莺哪有这样美的歌吟/来安慰那些困乏的旅客/当他们找到栖宿的树荫/在那阿拉伯大漠/杜鹃的歌喉怎及她婉转/当它们在春日纵情啼啭/在千里迢迢的赫布里底/啼声划破了海上的岑寂/(杨德豫译)
对于这两种译法,两位译者各有各的理解,但学生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一首诗却有这么多的译法,其实这就牵涉到诗歌翻译理论的问题。笔者在这里并没有急于向学生介绍,而是想让学生亲自翻译诗歌,体会一下当“翻译家”的感受。根据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笔者选择了英国诗人雪莱的一首短诗《Music, When Soft VoicesDie》,让学生利用词典进行翻译,翻译后再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全班50 名学生,几乎就有50种译法。
在这个时候,笔者又适时指出,其实不但英文诗歌翻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文诗歌,特别是经典的唐诗宋词翻译比英文更难。现以王之涣《登鹳雀楼》为例举两种译文: 1.Ascending the Stock Tower/The sun is setting behind the mountains/Theyellow River speeding toward the sea/Climb a storey higher/And you'll get a view of a thousand - li/ (文殊 王晋西 邓炎昌译)
2.The mountain is eating away the setting sun/Going seawards the Yellow River is on the run/If you desire to have a good and boundless sight/Come to the upper storey by climbing one move light/(吴钧陶译《千家诗》)
通过以上例子不难看出,诗歌不但有不同的译法,而且,经过翻译以后,都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原来的意味,特别是唐诗作为中国诗歌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讲究节奏、韵律,具有音美、形美和意美的特征,经过翻译以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尝试,把贺之章的《回乡偶书》翻译成英文以后,再让学生翻译成中文,在未提示作者的情况下,很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学生认为它来自于一首唐诗。那么,怎样来看待诗歌翻译的问题呢?通过中英文同题诗的学习比较,笔者觉得至少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中英文诗歌的不同特点
(1)文字形象不同。 印欧语系的文字是表音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印欧语系的语言主要是听觉语言,易于产生音象美,而汉语文则不仅是听觉语言,也是视觉性特别强的文字,在易于产生音象美的同时还非常易于产生视象美。
(2)诗歌长度不同。印欧语单词中往往有些字母不发音,看起来一长串,念起来其发音却很短,而且单词的音节构成也不规范,词音不长,词形却可以是一大堆,与汉诗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的情形有很大的差别。两相比较,在平均水平上,印欧语诗歌的长度普遍长于中国诗歌的诗行长度。
(3)诗歌节奏和韵律不同。英诗最流行的音步大多为两个音节的轻重音节或重轻音节,但表达效果不及汉字四声声调产生的抑扬顿挫、变化多端的效果。在押韵方面,西诗可以押首韵,也可押尾韵,同一首诗中可连续换用若干个韵脚或交叉使用若干个韵脚。如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中原文就交叉使用[d]、[s]、[n]等韵脚。而汉诗以一元韵式为主,多元韵式为辅,用韵路子大大宽于西诗。 第二、中西诗可以互译
中西诗歌尽管表达形式不同,却是可以互译的,这是因为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不论哪一个民族都有共同的逻辑推理能力,共同的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共同的大自然、世界和宇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有灵犀一点通,因而诗可以理解,诗可欣赏,诗可互译[1]。英诗中译,译得好的不可胜数;中诗英译,译得好的既有外国人,亦有中国人。如英国学者都可瑟·韦利(1889—1966)虽然从未到过中国,却终其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他因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而享有盛誉,翻译的《一百七十首中国诗》多次重印,使中国古诗走进了西方的普通家庭[2]。
第三、翻译诗歌不是译者的再创作
译诗不是自己创作,不是译者自己写诗,也不是借用原作的的思想来写诗,译诗应忠于原诗[3]。其一,因为原诗是一件形神兼备的艺术品,译诗也必须是一件形神兼备的艺术品,保存诗的艺术性,音形义三美均须追求;其二,既然是译诗,不是创作,“忠于原作”理所当然。要符合这两个要求,就必须坚持“信达切”三字原则,即“信于内容”,保留原诗的意义和意境; “达如其分”,在译诗表达上是与原诗文字的深浅程度; “切合风格”,至少要接近原诗风格。许多学生练习翻译雪莱的短诗就明显带有自我创作的意味,翻译与原意差别很大,不符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信达切”的要求,而吴钧陶翻译《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时用“eatingaway”和“settingsun”形象地再现了太阳依山慢慢下沉的过程,表现出“依”和“尽”的神韵,可谓形神兼备。 第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中英文同题诗的学习,初步了解了中英文诗歌的不同特点,但这只不过是皮毛而已。要想进一步了解中英文诗歌广阔而丰富的内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水平,学好母语和外语,在更广阔的文学天地里遨游。还可在介绍和翻译中西文学方面有所作为,这样的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3]刘重德.漫话中诗英译[J].山东外语教学,2000,(1). [2]缪峥.阿瑟·韦利与中国古典诗歌翻译[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4). [3]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江苏省淮安市淮海北路50号 江苏省清江中学(2230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4ee48e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