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首唐诗“杀死”了一个孩子》,欢迎阅读!
一首唐诗“杀死”了一个孩子 ============================= 发布时间:2010-04-27 14:58
《钱江晚报》报道:3岁幼女对不上唐诗《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句,而被亲生母亲掌掴致死······
《广州日报》报道:9岁女童因拒上补习班,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父亲当街暴打,命丧黄泉······
在早上读到这样的报导,让我一天都无法挥去心头的那份沉重。有什么会比自家孩子的性命更重要?有什么会比父母举起的棍棒更冷酷?虽然“棍棒教育”在中国仍普遍,虽然法律会判这二位父母非故意杀人,而这种落后的棍棒育儿方式在这出悲剧中只不过扮演着从犯的角色,而那个真正的“刽子手”应该是盘踞在父母心头的“输赢”之心:我这辈子输了,我的孩子不能输啊!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在是一句育儿咒语,育儿之路漫长十几年,“起跑线”实在是微不足道的。“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听起来很为父母孩子着想,但现实中它却完全漠视了每个孩子的实际能力,违背了幼小孩子生理发育的规律,伤害了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一个三岁孩子不能背出唐诗,妈妈怎能预料她的生命在今后的三十年中不会开出绚烂花朵?一首唐诗与生命相比真有这么重要?一首唐诗真能衡量孩子的潜力,预测孩子的未来?
一句“赢在起跑线上”受到千万父母追捧,让大家一致相信越早用知识灌溉孩子,则越容易把孩子培养成才。
上周我见到了一位西方初中的校长,他的坦诚让我吃惊,吃惊之余我实在觉得有道理,所以把与他的对话整理出来,让做父母的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
我们的对话是从我抱怨大儿子总是忘交作业,丢三落四开始的,在我告诉了校长Ian在进入初中之后拿到了他人生第一个C后,校长便和我聊开了他的“分数无用论”:“说实话,初中与小学一样,课业成绩并不是头等重要的,将来的大学录取也只会参考高中的成绩。而在初中阶段,学校和家长更应花力气在三件事上:良好的学习习惯(work habit),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己的责任感。当孩子拥有这些素质,他们才可能在大学、在工作中跑得稳,走得快。”说着他拿出了自己为学校初中所设的特色选修课目录册,“按常理在初中阶段是不设选修课,但我把每日的最后一堂课腾出来用作选修课,而且孩子们在选修课目上的表现统统不计分,这样孩子在零负担的情况下可以尽情去尝试新课目新内容。”于是,我把选修课目录册拿回家,仔细地研究了一下,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Work Habit)
校长认为,在初中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即做一个会自学的人(self-learner)。他说:“今后无论在大学还是在工作中成功的要诀,并不在于你是否掌握比他人更多的知识,而在于一个人是否具有自我学习新事物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自我学习的关键又在于孩子是否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他所设计的选修课中,学生们大部分时间自己在Debate Solve(讨论与解决),而每次上课的核心内容则需要孩子们事先自己去做先期研究和预习(research preview)。通过选修课,学校鼓励孩子掌握自学能力,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年级的学业,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还有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好的准备。 二:想象结合实践的能力(Imagination) 校长还说了一段经典的话:“数学和科学(mathscience)是一个孩子成人后能否自食其力的基础。但有了赖以生存的工作或职业后,真正能决定生活质量、生活幸福和生活是否丰富的因素则是从小养成的各项素质:如对艺术的欣赏(Arts)、对阅读(reading)的喜好、对体育的崇尚(Sports)、对美好事物和感情的认知感 (asthetics)。”他还向我介绍说:“我正在学校提倡一种新的跨学科教学思维,比如把本学期中学习的几门知识课内容连贯到绘画课中去,
让孩子们尽情发挥尽情表达。”后来我在美术课教室里看到了学生用各自的画笔不同的颜色描绘出语文课中讲到的“生命之门”(The Door of Life)。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中,我感受到一个不同的教育理念:知识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以知识学得再多也是有限的;只有培养出孩子想象力、运用力和创造力才是用之不竭的本领。幼童阶段应最大限度地刺激与开发想象力,进入青少年期则要把这种能力从天马行空的思维固化成实际的行动,这样就避免了孩子沦落为只懂“纸上谈兵”的“空手道”。 三:有追求自我的人生乐趣的能力(Ambition)
选修课科目分成几个大类,包括:Leadership/Community Service(领导力/社区服务), Digital Literacy(电子新学科),Music(音乐), General Interest(各类兴趣),Artist’s Touch(美工类),Athletics/Fitness(体育类), Drama/Dance(话剧/舞蹈),Future Authors(未来作家)等。因为这些选修课不打分,所以孩子们可以无压力地完全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选修课目,这不仅尊重了孩子的个人意愿,同时又非常鼓励孩子按自我兴趣去选择和追求,帮助孩子唤醒自身的潜力和乐趣。
当我把二位夺取亲生孩子生命的父母与一位睿智的初中校长放在同一页纸上来书写时,我们已很明白:父母不是生养了就能做一位明智明理的父母;害怕输的父母其实已经开始输了,指望赢的父母赢不了了怎么办?如果那位妈妈能把唐诗的意境转化成一幅绚美的图画“植入”三岁女儿的眼睛,那么她怎会忘了“美境”呢?如果九岁女儿的爸爸不把补习班当成最后一根稻草,那么这位父亲今日还有一个女儿,不管她今后可能会“赢”还是“输”。 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输",那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学习新的育儿观、新的教育方式;最不应该做的就是逼孩子做他们能力不及的事。真该忘了输赢,“起跑线”就在父母的心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4b36a8ea0116c175f0e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