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节日和民族的凝聚力

2022-04-06 05:19: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的节日和民族的凝聚力》,欢迎阅读!
凝聚力,节日,传统,民族
传统的节日和民族的凝聚力



春节回家探亲、清明为祖先扫墓、中秋赏月吃月饼等。这些传统的节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慢慢积累、沉淀,逐渐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华夏儿女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甚至与古老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等等西方节日,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针对这些种种现象,国家机关也公布了一些措施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等。

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出炎黄子孙精忠爱国、自强不息、贵和尚美的文化精神,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文化精神的存在,使得中国传统节日及节日中的一些习俗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也让中国能够继承先辈的优良文化传统。午节赛龙舟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屈原是爱国和忧民的化身,对屈原的纪念体现出一种赤诚爱国的文化精神。清明时节举家外出踏青,拜祭祖先,对祖先前辈的尊敬体现出一种追崇历史的怀恋情怀。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如今保留下来的都是精髓,不好的习俗在流传过程逐渐被剔除。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这些观念最容易唤起人们对亲人、家庭、故乡、祖国的情感,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人们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及对文化同根性的认同。海外华侨回国祭祀祖先及在异国、异地的游子叶落归根等行为则是传统节日中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系国家统一,有利于加深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亲情,也有利于激励一个民族、国家不断前进、发展、强大。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在踏青、观星、赏月、登高等活动中,人们放松心情,找回童真,发现乐趣。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体现出骨肉情深或天伦之乐,形成一种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当今世界,科技与工业日益发达,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现在当我们重新对照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与自然、人际间的和谐关系时,应该受到启迪。所幸的是,当今社会上的许多


变化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公休假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大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同时还将春节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日益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之时,国家从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传统节日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重要的现实价值需要我们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挖掘和开发。自古以来,我国就特别注意民俗文化中所具有的“教化”作用。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其中所强调的就是民俗文化社会安定和促进和谐中的作用,对于青少年学生,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我国各民族的民俗中都有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的美德。我国朝鲜族正月十五众人为老人们祝福的“老人节”哈萨克族“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把客人送走,就是跳在河水里也洗不清”的谚语;西藏路巴族把能留住客人吃饭、讨客人欢喜视为光荣的民俗;景颇族一家建房众人帮等等。因此,将民俗文化的精华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并以此引领他们的行动,对培养他们的优良道德品质非常重要。

将民俗文化入学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风尚、礼节、习惯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使他们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其精华之一——传统美德。民俗是社会、集体的创造,扎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民俗教育中加强这一方面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先人的审美观,进而增强其审美意识。如介绍汉族端午节赛龙舟,蒙古族赛马,苗族斗牛、跳芦笙等具有竞技性质的民俗,可以使学生透过活泼、生动的民俗看到各族人民对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的追求;又如介绍江浙一带汉族人民正月初一吃“百事大吉”食物(指吃桔子、柿子,因“桔”与“吉”“柿”与“事”谐音,取其吉祥之意)的民俗,使学生看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从而加深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标准。

我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支,是民族凝聚力和精神文明的动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历史风情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对民族的爱,进而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使命。我国的民俗文化同样在引导、 规范我们的精神风貌、人生态度、 观念行为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价值,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加强对大学生人生态度、人格尊严、 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塑造大学生个性,实现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不断完

善与自身的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个性的教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学生接受优秀民俗文化教育后就会产生对优秀民俗文化的一种认同


感,有了文化认同感,学生就能根据优秀民俗文化的要求,自觉、主动、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等进行调整,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其中。高校开设民俗文化公选课的意义与策略随着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这不仅能增进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的能力,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有助于民族精神的重整再造。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当我们喜庆丰收时,就会敲起锣鼓,赛起龙舟;过新年时要扫尘、贴春联、贴门神,元宵节要放烟火、舞龙灯、猜灯谜;遇到婚丧嫁娶时,会很自然地到民俗中去 寻找最佳的操作方案……

多少年来,人们一代传一代,在民俗的传承中总结发展、提高、完善。近年来,今天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却不知道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许人也;大中学生能对港台明星如数家珍, 对他们的趣闻轶事的了解达到令人咋舌的程度,但却不清楚自己家乡的民俗掌故。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文化遗产,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成员情感、知识、智慧、伦理规范的凝聚。它不仅是我们民族创造新文化的凭借与基础,同时它也构成了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虽然从整体上看,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过去,但其中优秀的文化精华部分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依然拥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保持、保护与挖掘,让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41e2c2f0722192e4536f61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