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2022-03-29 09:42: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苏菲的世界有感》,欢迎阅读!
苏菲,有感,世界


精品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你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挪威作家乔斯坦在《苏菲的世界》里最著名的 一句话。我从前就知道《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入门读物,但直至马原课上老 师推荐,我才认真阅读了这本书。

《苏菲的世界》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 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 “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 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 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 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 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 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 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 在苏菲的所到之处, 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中,我能读到悲哀、压抑与无奈。苏菲是席德父亲笔下的人 物,席德父亲又是作家笔下的人物。 那么我们呢?我们以为自己每天真真切切地 生活着,然而也许,我们不过是另一个作家笔下的虚幻人物, 我们没有自由意志, 那个作家就是我们命运的主宰, 我们的上帝, 而更可怕的是, 我们的上帝也许不 过是另一个虚无 不是呢?上帝不能,理性不能。是的,无人能够

证明,以为是存在的东西也许不过是虚无,虚无,一切皆无,没有任何东西是是 坚实而可以确定的。

《苏菲的世界》中,我却也能读出一种顽强,一种带着悲剧色彩的,震撼人 心的顽强。 当苏菲和艾伯特知道了自己是虚幻的人物, 他们没有选择逃避, 像其 他人一样不去相信, 而是选择了反抗。 而最终, 他们虽然未能是自己成为真实存 在的人物,但却逃出了小说本身,作为虚幻的人物来到了“永恒之境”。不仅如 此,他们甚至以虚幻人物的身份影响

谁又能证明

- 可编辑 -






精品

到了真实世界。读到最后,不禁想,存在与 虚无间,真有这么大的分别么?在“永恒之境”苏菲问艾伯特“这只表示,和周 遭的东西比起来,我们只不过是空气一般的精灵而已”艾伯特却说“不,对我们 来讲,周遭的现实世界才是像空气一般的奇怪东西”。是的,也许存在与否并没 有那么重要,因为存在与虚无间,并没有那么清的界限;更因为,无论是终极的 存在还是永恒的不存在, 都不应是人类研究的最终目的。 最终的目的, 应是自我 我们追寻,我们求索,最终目的不应是自我的存在或虚无,而是存在,抑或是虚 无的自我苏菲的逃离,似乎宣告着“无论我是否存在,我,终究是我”。这是 一种悲剧的伟大,震撼人心。

我也感受到 《苏菲的世界》 在启发我们的思维方式。 而思维方式又是受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影响。 使我想起老师曾经讲过,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虽然 本书没有明确指出, 但是都有暗示。 我们都知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 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 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 社会和人类 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 和普遍性。 看似完全不一样的两方, 但是它们之间仍是有联系的, 因为世界是普 遍联系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 也不可能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都相差无几。 从西方人民对世界初步探索以控制引发 勒斯等希腊先哲的近身觉醒, 至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文艺复兴的开展以及协同 宗教改革的爆发,到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锐利的武器……

另一方面, 具体科学哲学为指导,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 可编辑 -






精品

在细嚼慢咽之间,读者会发现《苏菲的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对真理怀好 奇之心。本书从开篇就明确阐述,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 要有 好奇心。而且在每一处都在警醒我们。 真理是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真理是某一时空的同一个客观的世界在跨越时空的不同的主观的世界的同一 认识,在客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表现为反复出现与必然出现。 实践的过程是把主 观世界与某一时空的客观世界接轨的过程。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真理和谬误总 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没有真理,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 谓真理。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自己的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谬误向真理 的转化:其一,条件和范围发生了变化,谬误可以变为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一定 范围内是谬误的东西, 在另外的条件下和范围内则可以转化成真理。 其二,失 往往是成功之母, 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许多的失 误获得的。 其三,批判谬误能够发展真理, 这也属于谬论转化为真理的一种特殊 情形。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 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 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 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 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 认为哲学不是科学 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 算、来衡量。 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 是追求真理 的开路先锋。 在我们的这个世界, 仅有科学而无哲学 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 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 科学予我们知识, 然而只有哲学才给 予我们智慧。

对于我们这浩瀚的世界, 我们认知的如同海中的沙。 只有不断地探索, 不停 地追求才能增长见闻。作为一本启蒙书籍, 《苏菲的世界》只是为我们开启了哲 学的大门,里头的东西只有我们继续前行才能知道更多、感受更多。

- 可编辑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3fd4a71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