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孔子的教育理念》,欢迎阅读!
谈孔子的教育理念
【摘要】分析孔子的教育理念,获取可以借鉴的教育思想,指导今天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孔子;教育理念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启发今人,很有意义。孔子的教育理念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孔子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使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认为一个国家首先要有一定的人口,然后要发展经济,国强民富,富裕之后要接受教育,建设礼乐文明社会。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二、孔子认为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人在出生的时候差别并不大,因为后天的环境不同,特别是受教育的环境不同,观念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他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在他看来,无论什么人,应该没有区别地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15岁以上的青少年来求教,我没有不教的。因为知识和道德都是靠学习培养出来的。孔子是将教育从贵族引向平民的第一人,把文化教育从“官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有极大的进步作用。
三、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这几乎是孔子的教学大纲。首先要立志,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走上人生的正途;其次立足于道德修养,以仁心仁义作为立身处世的依据,最后掌握生存的技能。这段话指明教育的本质。教育首先是引导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方向和目标,进行道德品质修养,最后掌握生存的本领。然而现在,教育似乎偏离了夫子指明的方向。升学率指挥着基础教育,分数成为衡量教师和学生水平的根据;就业率指挥着高等教育,在高校,学生以努力拿到各种各样的证书为最重要,其余的排在第二位,大学屡屡出现各种怪现象就不足为奇了。这种状况显然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四、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清楚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认为,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人才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不会离经叛道了。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成为社会精英、治国安邦的贤士,成为民众道德的榜样和楷模,从而改善春秋以来天下无道的局面,以实现他的理想社会。
在《论语·子路》篇中,“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他不赞成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事务,他希望他的学生学成之后走上仕途,从政为官,在更高的层面照顾百姓,免于战乱疾苦。
他的学生子夏曾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从一个侧面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传统思想之一。
五、关于孔子的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指诗、书、礼、乐等典籍,“行、忠、信”属道德范畴。概括起来就是“仁”和“礼”两大范畴。“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道德品质,“礼”主要是指传统的西周典章制度、风俗习惯,孔子道德思想的范畴,主要是“仁”。他一生努力的主要方向是要“使天下归仁”,用上说下教的温和方法来革新社会。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读“诗”学“礼”,是孔子最主要的教育内容。
六、孔子倡导的学习态度。孔子非常好学。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述而》)孔子说自己“好学”,绝不是不谦虚,恰恰是他谦虚的表现。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论语·述而》)他在告诉人们,他的学问不是生来就有,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只要像他那样好学,也可以有广博的学识。
孔子提倡对学习本着老老实实的态度。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真的“知”,不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一个人应当有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孔子对学习有非常迫切的心情。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学习好像总赶不上什么一样,而且学到的东西又怕再失去。孔子能成为一代圣贤,与他的非同一般的学习态度分不开。他勤奋学习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地步。
(《论语·述而》)孔子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我做到多少呢?他以此反省自己,鞭策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3e34ba1bf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c.html